尹卫东-有些奇迹只发生在中关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尹卫东-有些奇迹只发生在中关村

尹卫东:有些奇迹只发生在中关村1988年,尹卫东当选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当年23岁的他是56位“人才”中最年轻的一位。19岁,发现“以人胚肺二倍体细胞分离一株甲型肝炎病毒”,22岁,完成“甲型肝炎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的研制,搞科研的大路似乎明亮而平坦。 尹卫东却并不甘心。为了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从论文转为疫苗,真正使得病的人越来越少,尹卫东勇敢地迈出了由体制内到体制外,由医生到企业家的重要跨越。 潘、陈二人引我进中关村 若不是潘爱华、陈章良的出现,现在的尹卫东,可能是“尹研究员”、“尹教授”,却不一定是在中关村乃至全国享有盛名的北京科兴公司的“尹总”。 在位于北大生物城的北京科兴办公楼,二楼一侧走道的墙壁上,依次排开挂着10多幅风景照,细看上面的印章――“陈氏摄影”,这组名为“生物学家看世界”的摄影作品,就出自陈章良之手。可以看出,在同为摄影发烧友的尹卫东心里,潘爱华与陈章良的知遇之恩犹为深厚。 “当时,从实验室跳到中关村,也做了很大的思想斗争。”回忆起自己的发展历程,尹卫东这样说。 由于成功地分离出甲肝病毒TZ84株(沿用至今),当年的尹卫东在河北卫生领域已经小有名气。1985年,河北省科委拨款8万元支持其将科研成果转化成诊断制剂,这在当年对他来说可以算是天文数字。 1987年,尹卫东主持研制的“甲型肝炎酶联免疫诊断试剂”获得成功,与国际标准试剂的符合率达到95%以上,批量生产售价不到2块钱。他又一次获得各种荣誉,还被提拔为病毒科主任。 论文、晋升、光环和荣誉……尹卫东也想过,就这样一直在自己的地方“当鸡头”,不去北京当“凤尾”。 可是,1988年上海的甲肝大爆发,改变了尹卫东的想法。当时,31万人患上甲肝,死亡47人。到90年代中期,跨国公司的甲型肝炎灭活疫苗进入中国,他们在北京等大城市推广时,一手拿着进口疫苗,一手拿着国产疫苗,几乎所有家长都选择进口的。因为当时国内只能生产甲肝减毒活疫苗。可一剂进口的甲肝灭活疫苗要四五百块钱,相当于一个家庭几个月的收入。 专注甲肝病毒研究的尹卫东被刺痛了。“仅仅有了荣誉,有了办公室里的论文和研究有什么用?甲肝发病还在继续!我一定要做一种便宜的,中国孩子用得起的高品质疫苗。”1999年,甲肝灭活疫苗获得新药证书,可是为了将疫苗产业化,尹卫东已经在国内外奔波了好几年。 恰在此时,得知唐山有此技术的潘爱华、陈章良找到了尹卫东,力邀其到北大生物园一展身手。下定决心的尹卫东由此结缘中关村。 2001年,尹卫东带着他的团队来到了北京,北京科兴由此诞生,而中国第一支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也终于在2002年顺理成章地投放市场。北京科兴,也同当年的尹卫东一样,因甲肝疫苗而名扬全国。 “如果不是潘、陈,我怎么会想到来北京,怎么知道中关村;如果不是来了北京,来到中关村,来到北大生物城,哪里来的融资机会,哪谈批量生产和销售啊。”尹卫东这样描述自己事业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中关村支持企业干实事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再次把北京科兴和尹卫东推上了风口浪尖。虽然面对非典,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但是,百年未遇的疫情确实让大家感到了害怕。 “怎么办?”听说老百姓们已经开始抢购中药,深谙疾病防控的尹卫东知道这种方法实在行不通。 首先,中药只是心理安慰,不会对预防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其次,如果十几亿人都抢购中药,那么,没有任何一种药是够量的,必将引起更大的恐慌。焦急的尹卫东立刻写信,通过中关村管委会向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刘淇表示“大炮不能上刺刀,解决疫情还得靠疫苗”。 按照尹卫东的思路,一方面要加紧疫苗研发,另一方面,要向公众高调宣布此事,给大家信心和希望。 此时,面对真想做事的尹卫东,中关村管委会给予了大力支持。 尹卫东给市政府的信发出后,中关村管委会非常重视。时任管委会主任的戴卫拨给北京科兴100万元当做“路费”,使他得以开始找实验用的猴子、找P3实验室。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范伯元用一整天的时间,亲自陪尹卫东在北京找合适的P3实验室。时任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的刘谦、副院长何维一路绿灯地支持尹卫东这种“站出来”的勇气和决心。在北京科兴的办公室内,刘谦与尹卫东半小时便谈妥SARS疫苗的研发部署,并同意由北京科兴牵头研发。 虽然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完成SARSⅠ期临床的单位,但在尹卫东嘴里,当时的北京科兴却是个“小破公司”,因为“融资的1亿元全都盖了厂房”。可就是这样规模的公司,却足以让“中国向世界宣称,我们防治非典取得成功!” 那是非典末期的一天,尹卫东去一个发廊理发,当天的青年报刊登了非典疫苗研制成功的新闻。一位理发员高兴地对周围人说,“这下可好了,有疫苗了,不用再害怕了,咱们的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