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篇 国际结算中票据(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第一篇 国际结算中的票据;本篇内容安排;主要内容;第一章 票据概述; 第一章 票据概述;第一章 票据概述;;第一章 票据概述;第一章 票据概述;第一章 票据概述;第一章 票据概述;第一章 票据概述;基本关系人:
出票人(drawer)
付款人(drawee)
收款人(payee)
;第二节 票据的当事人、票据权利和票据关系;4.背书人(indorser):是指票据的持有人在票据背面签字,将票据转让给他人的人。
5.被背书人( endorsee):也称受让人,是接受票据权利转让的人。如被背书人需要再转让票据,即成为另一背书人。
6.承兑人(acceptor):受票人同意接受出票人的命令并在票据正面表示承兑,此人即为承兑人。
7.持票人(holder):指拥有票据的人。
8.保证人(guarantor):是为票据债务人的行为提供担保并在票据上签章的人。
;二、票据权利
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
第一次请求权是票据上的住权利,只有当第一次请求权不能得到满足时,才行使第二次请求权。
1.票据权利的取得
2.票据权利的丧失
;三、票据关系;第三节 票据起源和票据法系;二、票据法调整的对象
票据法调整的对象是票据关系中的主要当事人。
票据当事人是指票据在开立,交付流通直至最后票据款项得以给付,完成其债权债务清偿的整个过程中,各自承担票据责任或取得票据权利的各种关系人。
;三、西方国家的票据法体系
(一)法国票据法体系
(二)德国票据法体系
(三)英美票据法体系
;(一)法国法系
1807年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制定了商法典,将汇票和本票编入其中,其后于1865年制定了《支票法》作为特别法。
法国票据最大特点在于仅将票据作为现金运输的工具,并作为证明原因关系的契约,强调票据当事人之间必须要先有资金关系,即出票人必须在付款人处存有资金的情况下,付款人才承担汇票或支票的付款义务;而对票据的形式要求并不严格。
局限性在于只注重票据的原始职能即支付手段,限制了其作为流通手段和信用工具的职能的发挥。
;(二)德国法系
1871年颁布票据法,仅规定汇票和本票。
支票法于1908年制定并颁布。
1933年德国又根据“日内瓦统一票据法”过顶了新的票据法和支票法。
特点:在于注重票据的流通功能和信用功能。强调票据的无因性,而且还规定严格的票据形式,强调票据的要式性和文义性,从而促进了票据的使用和流通。
德国票据法比法国票据法有了较大的进步。
; (三)英美法系
英国于1882年颁布实施《1882年票据法》。规定汇票和本票,将支票包括于汇票之中。
1957年英国又另行制定了支票法。
独特性:首先该项法律是从历来的习惯法、特别法以及各种判例编成的;其次它比较强调保护票据流通和信用功能;再次在银行处理大量的票据实务方面,注重保护银行的权益。
美国属于英国法系,但是关于票据的立法,各洲并不统一。1952年美国的《统一商法典》颁布并实施。
;四、国际票据法
进入20世纪后,票据法的国际统一问题被正式提上日程。票据法的国际统一经过了三个阶段,并产生了三个国际票据法(草案)。
1、海牙统一票据法
2、日内瓦统一票据法
3、联合国统一票据法
;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分歧
1. 票据分类不同
2.票据持票人的权利不同
3.对伪造背书的处理不同。
4.对票据要件的要求不同。
;《国际汇票和本票公约》
《国际汇票和本票公约》同“日内瓦统一票据法”比较:
1. 《国际汇票和本票公约》只是限于约束国际票据,即出票地、付款地处于不同国家的票据,签字国国内票据并不受该公约管辖;而“日内瓦统一票据法”既可用于约束国际票据,也可用于管辖签字国国内流通使用的票据。
;2. 《国际汇票和本票公约》只有在票据当事人选择适用于该公约时,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对签字国的当事人不具有普遍的强制适用效力;
而“日内瓦统一票据法”对签字国的当事人具有普遍的强制适用的法律效力。
;五、中国票据法
1988年12月19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银行结算办法》,规定了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支票、汇兑、委托收款等六种信用支付工具和结算方式,并对票据的签发和使用做了具体的规定。
1995年5月10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真正规范的票据法。至此,我国的票据法体系终于形成。
2004年8月28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进行了修正,使其更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生活的需要。
;第四节 票据风险与防范;票据发生伪造后,不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