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家荣—网络大虾和咨询顾问的职业病防治
慢性胃炎防治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等病变,是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很高,急性胃炎,长期服用胃刺激物如烈酒、浓茶、咖啡等,吸烟过度,经常口服水杨酸类药物,过烫的饭食或摄食时不细嚼,使粗糙食物反复地损伤胃粘膜,鼻腔、口腔、咽喉等部位的慢性炎症病灶的病毒或细菌吞入胃内,胆汁反流等因素均可引起慢性胃炎。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1)饮食调养:
由于本病也是胃粘膜有炎性改变,其抵抗力,消化能力减退,因此,同其它胃病一样,饮食要注意少渣,少粗纤维素,避免机械刺激,也应注意饮食易消化,减少胃的负担;同时,还应避免化学刺激。本病禁忌的食物很多,如各种酒类,浓茶,咖啡,辛辣味的各种调味品;此外,辣椒、生姜、胡椒,一些不能单独作用食物,盐腌过咸和含粗纤维素较多的食物,亦应避免食用。
2)气功治疗:
用此法常取得明显效果,一般多应用内养功法,通过“入静”、“放松”、“调息”的主动锻炼,使机体阴阳过盛得到纠正,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本功法可分数个疗程进行,每个疗程20天,中间休息7~10天,每天练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以后逐步延长时间。
3)按摩治疗:
病人取俯卧位,用一指禅推法,从背部脊柱两旁治膀胱经顺序向下经三焦俞,往返4~5次,然后用较重的按揉法可肝俞、脾俞、胃俞治疗,时间约5分钟。
还可按摩院腹部中脘穴,作环形按摩,节律平等,轻重适度,每日1~2 次,每次15分钟,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排空,增强胃肠分泌功能,减轻胃肠淤血,改善血循环,有助于脾胃运化、解痉止痛。
4)针灸治疗:
针灸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慢性胃炎起到良好作用,一是能调整胃肠运动,针刺中脘可调小肠和大肠的蠕动;针刺足三里可解除幽门痉挛,加强胃收缩,促进胃排空,对脾胃虚证(包括虚寒证)胃肠功能低下者有一定帮助。其二是调整胃酸之分泌。实验证实,针刺足三里、中脘可使胃酸增加,对缺乏胃酸之治疗有帮助;针刺公孙、内关、梁丘则能抑制胃酸分泌,对胃酸增高之患者可选用。
体针:主穴取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配气海、内关;
耳针:可选用胃、脾、交感、神门等穴。
5)腹部透热疗法:
以超短波或红外线在上腹部理疗,或腹部热敷“理疗热”等,可改善胃粘膜血流量,有利于缓解症状和胃粘膜之修复;但理疗必须无溃疡病存在;热敷必须无急性炎症。适用于脾胃虚寒的患者。
6)预防调养:
生活中应尽量避免精神紧张,思想开朗,情绪稳定有助于防治胃炎,并能调节消化系统功能;注意劳逸结合及气候变化,不要着凉。在发作期应避免体力劳动,并且不要上夜班,严重的患者也可适当休息;饮食上要注意避免生、冷、酸、辣、硬、油炸食物,少量多餐,粗粮细做,以利稳定病情,不使疾病急性发作或复发;患者应戒烟、酒及浓茶嗜好。
慢性胃炎病情轻重不同,但均缠绵迁延,或反复发作,如不注意治疗,易发生成萎缩性胃炎,甚至异型细胞增生和重度肠化生,发展为癌,尤其是中、重度肠化生及异型增生,被视为癌前病变。国内大数量病例观察,癌变率约为2%~3%。
慢性胃炎应及时坚持治疗,并应注意口鼻腔及咽部慢性炎症的治疗及全身疾病的防治,注意使用药物的副作用以减轻胃粘膜的损伤;同时对重症患者及萎缩性胃炎患者,要定期进行复查,以防恶变。
中西医综合治疗
一般措施
慢性胃炎的治疗,首先应除去各种可能的致病因素,如彻底治疗急性胃炎及口腔、咽喉部慢性感染灶,避免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及药物,戒烟酒等。饮食宜节制,不宜暴饮暴食,要适当调控情志,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或忧伤。
西医治疗
对一般消化不良症状,可采用抗酸剂,解痉剂,粘膜保护剂等。
1.抗酸剂
只用于胃酸分泌增高或正常分泌的患者,能减轻吐酸、烧心等症状。若胃酸偏低或无酸者则不宜运用。
抗酸剂有胃舒平、乐得胃,H2受体拮抗剂,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150mg 2次/日),酸泵抑制剂如奥米抗唑。胃泌素受体拮抗剂如丙谷胺,每日400mg,分3次服用。
2.解痉剂
缓解胃肠痉挛,减轻痉挛性疼痛:如普鲁本辛、胃疡平、安胃灵、吗丁啉、西沙必利等,对反流性胃炎,可使用胃复安和胆酪胺,胃复安有抑制胃和十二指肠逆蠕动、加速胃的排空、减少胆汁反流的作用。剂量每日为10~20mg/3次。胆酪胺可与胃内胆盐结合, 加速胆盐的排除,剂量每日为3~4g/4次,但不宜长期服用。
3.胃粘膜保护剂
可用胶体铋剂、麦滋林、生胃酮(每日100mg/3次),硫糖铝每日1g/3~4次。PGE(前列腺素E)150μg/每6小时一次以及胃泌素等。
抗幽门螺旋菌治疗:可采用三钾二枸椽酸铋每日120mg/4次,痢特灵每日100mg/3次,甲硝唑每日0.25g/3~4次,以及羟氨苄青霉素、羟氨氨苄头孢菌素。
中医治疗
(1)肝胃不和型:
治则:采用舒肝理气和胃解郁之法。
方药: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合沉香降气散加减。方中柴胡、芍药、川芎、香附疏肝解郁,陈皮、枳壳、甘草理气和中,共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