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边城》三个英译本中的归化与异化翻译.docVIP

解析《边城》三个英译本中的归化与异化翻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析《边城》三个英译本中的归化与异化翻译   【摘要】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边城》至今已走过了八十年的历程,本文以《边城》中的归化与异化翻译为切入点对三个英译本中对于湘西特色民风民俗的再现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归化与异化策略在民俗翻译中的适用性。   【关键词】《边城》 民俗 英译 归化 异化   一、简介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边城》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且其中对于湘西当地民俗的描写,也使其成为西方读者接触湘西民俗的窗口。由于《边城》三个英译本所处的时代背景及译者本身的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其选取的翻译策略及呈现出的译本也有所不同。   归化与异化是美国理论家Lawrence Venuti 首创的用来描述两种不同翻译策略的术语。异化翻译是指要打破目的语的常规,而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的精神。Venut认为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Schleiermarcher在其翻译论中提出的“使读者尽量靠近文本”的观点被是异化翻译的起源。归化翻译法旨在尽量将译文本土化,而给目标读者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阅读体验。归化翻译不仅要求在文体上的自然流畅,更要求译文和原文在观念和特征上的协调。   二、原著及译本介绍   《边城》是著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中的翘楚,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茶峒小镇为背景,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湘西特有的民俗文化,展现了美好的自然环境及淳朴的人性。它是西方读者接触神秘的湘西文明,了解湘西特有民俗文化的窗口。   至今,《边城》的英译已经整整走过了80年的历程。《边城》的第一个英译版Green Jade and Green Jade 是由项美丽与邵洵美合译《天下月刊》1936年2卷1―4期?B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英译本The Frontier City由金?和白英翻译,并于1947年出版;1981年的第二个译本是由戴乃迭(Gladys Yang)所翻译的The Border Town;2009年的第三个译本The Border Town由金介甫(Jeffrey C. Kinkley)翻译。这三个英译本选取的翻译策略各不相同,对于原著中出现的民俗现象的处理也都不尽相同。   三、三个译本中归化异化翻译的具体比较   1.对民俗及宗教意象的翻译。《边城》中大量出现的特色民俗及宗教意象。三个英译本在进行这些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时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在文化内涵与译文流畅度进行取舍。   (1)老伯伯,你翠翠长得真标致,像个观音样子。   金缇、白英译本:Old uncle,you know―Green Jade is very attractive.   戴乃迭、杨宪益译本:Uncle,your Emerald’s grown into a fine girl,a regular Guan Yin.*   (Note*:The Goddess of Mercy)   金介甫译本:Elder uncle,your Cuicui has grown quite beautiful. She is a real Guan Yin.*   (Note*:Guan Yin was the goddess of mercy,a beauty in Buddhist iconography.)   观音是湘西以及中国文化中重要的宗教形象。由于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在这个宗教文化现象的翻译上,三个译本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金缇、白英译本采取归化手法删除了“观音”这个带有宗教和文化含义的意象,直接用attractive表达原句中以观音形象赞美翠翠容貌美丽的隐藏含义。这种方式较为灵活,可以避免由于宗教信仰抵触而引起西方读者的,但是这降低了译本对于湘西文化的承载量。而后两个版本都是典型的异化翻译,在译文中插入解释性的材料。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利用脚注对“观音”的宗教含义进行了简明扼要地解释,而金介甫在尾注部分对此进行了更加深入阐述,说明了观音在湘西宗教中不仅是慈悲为怀的菩萨,更是美的象征,借此来赞美翠翠的美丽。这种翻译方法不仅更加忠实于原文,更能使目的语读者对于湘西苗族的宗教文化有更好的理解。   2.对方言俗语的翻译   (1)车是车路,马是马路,各有不同。   金?译本:there is a road for carriages and there is a road for horses   戴乃迭、杨宪益版本:Castles and knights have different moves.   金介甫译本:chariots have to move like chariots,and horsemen like horsemen,according to rules.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