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多发脑动脉瘤为主要表现的肌纤维发育不良1例
肌纤维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FMD)是一种非动脉硬化性、非炎症性平滑肌及弹性组织异常为特征的血管病。病理以血管壁纤维及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中层弹力纤维减少及动脉壁紊乱为特征。病变呈节段性,可引起全身中小动脉狭窄、闭塞、动脉瘤或夹层形成,临床较为罕见。现将我科收治的经数字减影脑血管照影确诊的1例以多发脑动脉瘤为主要表现的肌纤维发育不良病例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女性患者,56岁,因“阵发性头晕1月”入院。患者近1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伴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呈阵发性,持续数秒钟后好转,活动后头晕加重。无明显肢体麻木、乏力等,无肢体抽搐,无头痛,无视物模糊,无饮水呛咳、言语不清,为明确诊断来我院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10年,血压最高200/100 mmHg,自服硝苯地平(剂量不定),血压控制不佳。否认有其他慢性疾病、传染病、外伤史及手术史。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清晰,记忆力、空间定向力正常,双侧睑裂对称,双侧眼球各向运动自如,右视时可见水平眼震。光反射灵敏,无面舌瘫痪,双侧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肢体浅感觉、深感觉、复合觉正常,双侧Babinski征阴性,共济正常。辅助检查:2013年6月13日外院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示脑动脉硬化伴多发性狭窄。入院后实验室检查:甘油三酯3.82 mmol/L,总胆固醇5.86 mmol/L,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常规、血沉、甲状腺功能、女性瘤标、肾功、肝功、ENA酶谱等正常。2013年6月15日我院数字减影脑血管照影(DSA)示双侧颈内动脉、左侧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不规则狭窄及扩张交替,呈串珠样改变,右侧颈内动脉岩骨段可见囊状动脉瘤,基底宽,动脉瘤大小约3.5 mm×3.5 mm,虹吸段可见梭形动脉瘤,基底动脉上段可见梭形动脉瘤(图1)。DSA确诊为肌纤维发育不良(FMD)。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肌纤维发育不良(FMD),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
2 讨论
肌纤维发育不良(FMD)是一种非粥样硬化性、非炎性、节段性累及中小型动脉的血管病,85%的脑血管发育不良的患者为女性,通常在20~60岁被确诊[1]。目前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感染、高血压、自身免疫、遗传、α抗胰蛋白酶缺乏有关[2]。FMD可分为内膜、中膜及外膜3种组织类型,其中中膜占90%~95%。其病变是多部位的,主要累及颈动脉、肾动脉及内脏动脉。
FMD患者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及受累动脉狭窄程度有关。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晚期可因器官缺血出现相关症状,可表现为肾动脉性高血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偏瘫、颅神经麻痹等。赵媛[3]等报道1例单侧颈内动脉FMD致脑栓塞的男性病例。少数FMD患者合并脑动脉或夹层,可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危害生命[4]。
DSA是诊断脑血管FMD的金标准,主要变现为3种类型[5]:Ⅰ型:呈典型串珠样,被累及的血管腔有多处狭窄与扩张交替出现,是中膜FMD的特征性改变;Ⅱ型:长段管状狭窄,多见于内膜FMD,应与颈动脉夹层,大动脉炎,占位性病变压迫所致颈动脉狭窄相鉴别;Ⅲ型:损害集中在血管壁的一侧,呈动脉瘤样改变,以外膜FMD多见。
本例患者为中年女性,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表现为阵发性眩晕,查体示右视时可见水平眼震。表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与体征。患者的DSA显示多处脑血管呈串珠样改变,伴有右侧颈内动脉岩骨段、虹吸段、基底动脉上段动脉瘤,为Ⅰ型和Ⅲ型混合表现。FMD诊断明确。其次患者应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大动脉炎导致的脑血管病相鉴别。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老年人,多有糖尿病、高血压病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该患者有高血脂、高血压病,不除外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但典型的DSA表现可鉴别。大动脉炎多见于青年,有低热、乏力、肌肉及关节疼痛等非特异性全身症状,化验检查示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该患者的ENA酶谱正常,据DSA表现可排除大动脉炎。
FMD无特异性治疗,对伴有卒中、TIA等神经系统症状者,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对于FMD引起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可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相对于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创伤大,不适合于动脉夹层、动脉瘤及接近颅底的病灶,因此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有学者报道用支架成形、弹簧圈栓塞结合治疗1例FMD患者的颅内外多发狭窄及夹层动脉瘤。本例患者多条血管狭窄,伴有3个以上动脉瘤,手术风险太大,仅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Kar S,Gopaldas RR,Kumar A.Acute aortic dlssect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