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风化作用和坡地重力地貌
第三章 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
第一节 风化作用与风化壳
一、风化作用
岩石的风化是地表常见的一种自然地理过程,几乎到处都能发生。无论怎样坚硬的岩石,一旦出露或接近地表,直接与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接触,在地表的物理和化学环境作用下,都会逐渐发生疏松、崩解和化学成分的改变,变成大小不等的岩屑和土层。岩石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称为风化。引起岩石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实质就是岩石本身离开地壳深处高温、高压的条件,在出露或接近地表后,为了适应地表常温、常压的新环境而必然发
生的一种变化过程。
通常把风化作用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三种。因为生物风化对岩石的破坏效应,可以纳入物理的或化学的过程,所以,我们下面分物理与化学风化作用来论述。应当指出的是,各种风化作用彼此都是相关的。
(一) 物理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发生物理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过程,一般不引起化学成分的改变。引起岩石崩解成碎屑,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因岩石xièhé卸荷释重而引起的剥离作用:岩石卸荷释重而引起的剥离作用,是指形成于地壳深处的岩石,后来受到地壳运动的抬升,上覆的岩层逐步被蚀去,释放了原来受压的应力,由此而引起岩体膨胀。当膨胀超过了弹性限度之后,岩石就会发生破裂而产生许多可见的裂隙或隐伏的纹理,称为卸荷裂隙。这种作用称为剥离作用,在花岗岩分布地区最为常见。
卸荷裂隙多发生在岩体表层,这种裂隙大致平行于地表,有人称其为席状节理。它的厚度从十几厘米到几米不等,深处厚度大,愈近地表裂隙愈薄、愈多(图3-1)。有时卸荷裂隙沿较陡的河谷谷坡发育,这是因河流深切,使岩体发生侧向应力释放的结果。
2.外来晶体在岩石裂隙中的挤压作用:存在于岩石裂隙中的水,在气温达到冰点凝固结冰时,体积膨胀,比原来增大9%左右。它对裂隙周边壁施加很大压力,使岩石裂隙加宽、加深。当冰再融化时,水沿扩大了的裂隙向更深处渗入,再次冻结。如此反复进行,就好像劈木材的楔子,不断使裂隙加深加大,以至把岩石崩解成碎块,故这种冰胀作用也称为冰楔作用。冰楔作用对岩石的破坏,以气温日变化经常在0℃上下的亚寒带潮湿地区或高山顶部雪线附近最为显著。那里也常常散布着大量的风化岩屑碎片(图3-2)。
岩石裂隙中的水,常常溶解着大量的矿物质,一旦水分蒸发,溶液浓度逐渐达到饱和,便结晶成盐类。这时体积增大,产生膨胀压力,也可以使岩石迅速崩解。地表上纯净的雨水是不存在的,任何雨水都是含有溶解质的水溶液,特别在污染严重的大城市和工业区,雨水常常成稀薄的酸雨,它对石灰岩、大理石建筑物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发生化学反应成为石膏。而石膏的结晶作用,使岩石薄片状崩解下来,这种作用应属于机械风化作用,但它又是化学作用的反映。美国国家标准局曾进行有趣的冻融破坏与盐分结晶破坏的对比试验,如果把一块花岗岩,经过5000 次反复冻结和融解,岩石才发生微小的崩解现象。但是同样的花岗岩块浸泡在饱和的硫酸钠溶液中17 小时,然后在105℃的温度下,干燥7 小时,如此反复进行42次,花岗岩便发生崩解。这是由于蒸发促使水溶液过饱和,受盐类的结晶产生的破坏作用。
3.因温度变化而引起岩石体积发生膨胀与收缩作用:因温差变化,致使岩石体积膨胀收缩而引起岩石的破坏,主要是温度变化的速度,而不在于温度变化的幅度。温度变化愈快,岩石破坏也愈迅速,所以受日温差影响较大,受年温差影响较小。在干旱、半干旱沙漠地区,岩石表面的温度可超过60℃,那里岩石的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烈。岩石白天在太阳照射下,由于比热容小,表层很快灼热增温,产生热力膨胀,但是岩石又是热的不良导体,岩石表层以下增温很慢,在岩石表层其下层之间便出现了极大的瞬时温差(在深达1~2m,有时可相差数十度),由于岩石表层与下层热应力引起的膨胀变形量不同,因而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张应力差别。夜间正相反,表层散热快,迅速发生体积收缩,下层散热慢,还大体保持原来的体积,两者之间不同步变形,日久天长,岩石经过张应力、压应力频繁作用,加之岩石是脆性固体,一旦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岩石就会产生许多风化裂隙。这些大致与表面平行的裂隙,使岩石表面发生层状剥落。当它与垂直裂隙组合在一起时,会使岩石发生块状崩解(图3-3)。
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各种矿物的热力膨胀系数不同,如在50 ℃时,长石的膨胀系数是
1.7×103 ,石英为3.53×103 ,角闪石为2.84×103 。即使是由单一矿物组成的岩石,其各方向的膨胀系数也都不同。如石英、长石等晶体沿某些晶轴方向的线膨胀系数为其他晶轴方向的20倍,再加上矿物之间颗粒大小、颜色深浅的不同,当日温差发生剧烈的变化时,各种矿物膨胀变形量不同,削弱了彼此之间的凝聚力,它们就逐步崩解为松散状态的矿物颗粒或岩屑。
在沙漠旅行过的人,到了夜晚可以听到石头因热力崩解破裂而发生的爆裂声,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