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社会科学》2012 年第 1 期 Social Sciences in Yunnan No. 1,2012
论中国古代文学文本中亭意象的审美意蕴
黄 仲 山
( 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 北京 102488)
摘要:古代文学文本中借助大量意象的组合来造境抒情,其中亭意象是意象群落中审美意蕴较为丰富的一种。亭意
象的审美意蕴可以在造型、色彩、景观和意境方面体现出来。通过对古代文学文本中亭意象审美意蕴的研究,可以从中体
验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特征和精髓。
关键词:亭;亭意象;审美意蕴
中图分类号:I 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691 (2012)01—0156—05
亭是中国文学传统中的重要意象,在历代文人的作品 形制灵巧别致、形象鲜明飘逸的建筑物。其自身形体的美
中极为活跃,尤其是六朝以后,随着园林亭进入文人士大 被文人充分发掘出来,常被比附为君子傲视独立的形象,
夫的生活,亭与文人结缘日深,宴集之乐、逸游之兴、家园 代表一种开放的姿态和敞亮的空间与胸怀,其意象也因造
之怀、离别之痛、格物之思、登览之感等,无不与亭紧密地 型上的特征而具有卓尔不群、飘逸灵动的美,生发出通透、
联系在一起。小小一亭的咏叹,常涵括了文人对天地宇宙 轻灵、飘逸、超拔等审美蕴涵,
的智慧之思以及对古往今来历史流变的浩然之叹。 1. 有亭翼然———飘逸之美
亭作为一种意象符号,出现于历代文人作品中,具有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这样描绘:“峰回路转,有亭翼
一种历史的延续性,涉及到文人情感生活的方方面面,它 [1](P357)
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欧阳修以“翼然”来形容亭
也因此而具有丰富的审美文化蕴含,通过古代文学文本中 的外部特征给人的整体印象,不仅贴切而且传神,因为中
亭意象的研究,我们可以管窥中国审美文化的脉络和精髓 国的亭檐角斜出,灵动而丝毫不显呆滞,这种造型上的特
所在,从而略知民族审美文化的总体风貌。本文在古典文 征使它在外观上呈现一种翚飞多姿的美感,许多文人把它
学文本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古代的审美文化理念,拟 概括为飘逸之美。这种飘逸文人常借形象的事物以喻,如
从造型美、质感与色彩美、景观美与意境美来探讨亭意象 白居易《题西亭》:“何人兹造亭,华敞绰万余。四檐轩鸟翅,
复屋罗蜘蛛 [2](P455)
的审美表现特征。 。” 以鸟的翅膀来形容亭的檐角,言其翘檐
[3]
就如飞鸟展翼,亭整体的造型“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这
一、造型之美 种比喻不光形似而且神似。另外,还有人用弯月、弯弓等物
来喻檐角,也十分形象。
亭是一种有顶无墙、无门无窗、空间开敞、内外通透、 中国的亭由于造型上的特点,给人灵动而不滞重的感
收稿日期:2011 -09 -19
作者简介: 1980~
黄仲山( ) ,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博士研究生。
156
觉,因此亭虽然是作为静态意象出现于整体的布局中,却 居东北隅,尝诛茅构亭适际山半以周览宇宙,流观江湖,凭
具有舒展活泛的动态美,这种动态的美是生命力的表现, 几据榻,则目迴颈,间有舟车杖履旬日之所不能至,盖兹山
[10](卷三十一)
按尼采的说法就是:“美是生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