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课论语选孔子与弟子言志本章记孔子鼓励弟子各言其志
(一)孔子與弟子言志
本章記孔子鼓勵弟子各言其志。子路所言在軍事,冉有在政治,公西華在外交,三者對國計民生皆能有所貢獻。曾皙所言,顯然「異乎三子者之撰」,卻受到孔子特別的讚美,這是本章最堪玩味的地方。
曾皙避談自己的長處、將來的作為,只是提出一種生活情趣。這種情趣所以使孔子喟然而嘆,正是因為孔子栖栖皇皇,求之而不得。曾皙言談中呈現出來的和樂悠閒、恬然自足,對歷經動蕩、飽受擾攘的人們來說,乃是夢寐以求的境界,這也是悲天憫人的政治家極欲促其實現的理想。孔子乍聞曾皙的訴說,和他多年的心願正相契合,而世事難期,前路方遙,他如何能夠不喟然而嘆?
本章在論語中,篇幅雖然最長,文字卻很簡淨,寥寥數語,就能將人物、事件勾勒出來。例如只用「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三句,即充分顯露出此國之困境;用「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三句,即可知子路之長才及儒家使民向義的治國理念。在子路言志之後,由於不知謙讓,引來「夫子哂之」,所以其後冉有、公西華的發言,態度遂與子路大異其趣。冉有先言「方六、七十」,隨即自我修正為「如五、六十」,其謹慎可知;明知禮樂為治國的要道,卻只敢說:「以俟君子」,其謙遜又可見。公西華則先說:「非曰能之,願學焉」,接著說:「願為小相焉」,更可見其拘謹。而曾皙在三子言志之時,仍鼓瑟不輟,迨孔子發問,才「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亦可見其灑脫、曠達、悠然自得的性格。曾皙希望能和十數個年齡層不同的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短短十個字,藉「浴」、「風」、「詠」、「歸」四個動詞,呈現出歡暢悅樂的境界,這種功力,展現出文字極強的概括性,值得學習。
孔子對弟子的循循善誘,從本章首段可以看出;其注重因材施教,也可從前後幅比較得知。三子皆有仕進之心,孔子聽後不置可否,卻對曾皙所言春遊風詠的生活大加讚賞;在曾皙獨侍之時,卻又對三子各
有肯定與期許,孔子親切高明的教育方法,由此可見一斑。
(二)長沮桀溺耦而耕
儘管孔子明白獨木難以支撐大廈,雙手無法挽回狂瀾,他仍然咬緊牙關,苦苦堅持。因為鐵肩擔道義,是知識分子無可旁貸的責任。他無法割捨對人世的關懷,所以才會發出「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的浩嘆。可惜海晏河清的日子遲遲未能到來。
孔子席不暇暖,周遊列國,欲救天下,如與時君理念不合,即轉往他國,繼續尋求實現理想的機會。他「危邦不入,亂邦不居」(論語泰伯篇),看似「辟人」,其實仍然以天下為己任。雖然遭遇許多挫折,但他的態度,仍然積極進取。可惜自認「辟世之士」的隱者,卻寧願切斷與世人的關連,消極不為,而與草木鳥獸同群,天下擾攘不安。如果聖賢豪傑都不肯挺身而出,哀哀蒼生又將如何?孔子怎能不憮然而嘆?
本章人物的對話雖然不長,卻饒富趣味。孔子要子路問渡口,長沮不肯相告,卻以「是知津矣」反諷。他認為孔子既然想以「道」濟世,「道」即是人該走的路;既知世人該走的路,怎會不知自己要走的渡口所在?桀溺則更進一步勸子路棄孔子而跟隨他們隱居,「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句,取譬身邊之水,既生動,又貼切,與「是知津矣」同樣含有不盡的言外之意;而孔子感嘆「鳥獸不可與同群」,乃是針對「豈若從辟世之士」而發;「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則是針對「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而來。彼此道既不同,自然不相為謀。長沮、桀溺繼續隱身山林田野,孔子依然積極入世,子路仍舊跟隨孔子行道。結尾表達的這些形象,也呈現得非常鮮明。
1.試就孔子弟子之個性或長處,判斷下列文字是(或針對)何人而發。
例句: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子路)
(1)願無伐善,無施勞。↓( 顏回 )
(2)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 子路 )
(3)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 冉求 )
(4)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 公西華 )
2.請寫出下列「 」內各字的詞性及通同字。
(1)「莫」春者,春服既成。↓( 名詞,通「暮」 )
(2)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 形容詞,通「稀」 )
(3)長沮、桀溺「耦」而耕。↓( 副詞,通「偶」 )
(4)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 代詞,通「爾」 )
3.許多學校的名稱或取義於四書。例如:格致中學、誠正高中、家齊女中,其校名出自大學;及人中學、大成高中,則出自孟子。請查明以下校名之出處。
※校名取自孟子範例:
※校名取自論語者:
高中國文便利讀(一) 56
55 第十課 論語選
第十課
論語選
(一)孔子與弟子言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