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首都经贸大学校园建设的规划设想-工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贸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的调研
工商学院工会 王春利 赵钢 安宁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本部作为一个新校区,经过几年的规划建设,特别是随着体育馆、研究生宿舍楼、办公楼等相继投入使用,校园总体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本文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园现状,对校园景观的构成形态进行了调研,对规划设计理念及规划设计策略进行了探讨,并希望对学校将来的规划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校园是育人之所,宜人高雅的校园景观能传达出学校的精神风貌、审美情趣、文化内涵等,并感染人为之而积极奋斗,如此对校园环境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就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然而现今大学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从而出现了众多高校开始扩建,但由于时间短、资金缺、学生多、基础配套不完善、校园文化设施薄弱以及校园文化的迁移无法像校园园区那样,可以快速的物理移动等实际困难,要实现校园环境的和谐构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从校园文化与园区规划的层面来思考,大学新校园景观设计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大学校园景观是对学校历史、文化和时代特征的展现,是整个校园环境的精髓所在。
校园现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本部校区(原称西校区)于1991年开始建设,
第一期工程有1、2号教学楼、1、2号学生宿舍和行政办公楼及学生食堂、教工食堂等配套设施。
随后又建设了图书馆、3号教学楼、3号学生宿舍、第三学生食堂、赛欧公寓、田径场、室外排球网球场、室外篮球场等。
2006年5号教学阅览楼、体育馆竣工交付使用。
2007年综合行政办公楼和学生公寓楼交付使用。
目前校园本部(西校区)建设规划用地面积443863.8㎡,总建筑面积240900㎡ ,绿化率46.4%,容积率0。647。学校坚持“立足北京、服务北京”的办学宗旨,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正朝着把学校建设成为“现代化、多科性、特色鲜明、基础扎实,在国内具有一流水平的财经大学”的目标而开拓奋进。
校园建设中的问题
绿化面积小
校园绿化是形成校园环境的基础。在校园绿化、景观设计中,要创造一种环境,让师生在此远离社会喧嚣,用平静的心情来学习和生活体验,个人活动空间少,绿色空间更少,人与自然接触少,人与森林植物接触少,在拥挤的水泥建筑的窄小空间,远离自然容易产生浮躁的情绪,缺乏独处思考的场所,非常不利于学子的心理成长;在绿化设计中利用具有生态保健功能的植物、树木、灌木,形成立体的绿化景观,既可以为校园形成绿树成荫的环境,也能为学生创造出适合读书的氛围。而我校的校园绿化率计为46.7%,不但离“花园式单位”70%以上的绿化率有较大差距,也尚未达到50%以上的绿化率,校园环境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在校园绿化中,注意生态环境与艺术相结合、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只有具有了良好的绿化条件,才可能创造一个合格的校园文化。而我校校园绿化面积小、比例低,也没有适合学生早读的园林,现有绿化面积利用不科学等问题的存在,凸现校园规划的不足。
道路设计不合理,人车混行
道路与交通组织的观念相对滞后。道路交通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园内部的环境质量。传统的大学校园中车行交通流量规划中,通常以整齐的道路网和条块状的建筑分割校园空间。而我校的校园建设过程中,几处道路设计突显不合理,人车混行,主要道路直接穿过功能区。从东大门到停车库,从停车库到三号楼,都出现了严重的人车混行现象,掩藏了不安全因素。虽然学校分设了东大门,沿过街桥设立了专供行人进出的校门,但门卫管理不严格,行人仍不时出入车行大门,不但影响车辆通行,还潜藏着不安全因素。
从东大门道停车库,从停车库到三号楼的道路,行人通过数量多,课间时几乎覆盖了整个道路。不但阻碍车辆通行,行人也不安全。虽然树立了栏杆,约束行人,但几乎形同虚设,不发挥作用。建议这两处道路加宽人行辅路,大幅度收窄车行路,这样既可以保证行人安全,也方便车辆通行。
学校中路也是一条主要的道路,但师生从北部进入路南的教室、食堂等公共区域必须穿越道路,而这条道路没有设置合理的人行横道,既影响车辆通行,也不利于师生、行人过路。
分区不科学
分区的目的是为师生提供环境优美、更具人性化的校园,使得师生可以更好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在建设中,应强调“以人为本”“生态校园”两个主要元素。我们要“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校园”,即所有的规划建设以教师学生为出发点,并建成一个生态环境良好、适宜学习生活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代表型校园。在分区中,我们要合理配置资源,有效利用资源。形成动静分设,互不干扰的区间,同时加强不同区间的相互联系。在扩建校园建筑的同时,注意校园文化的培养,要突出“以人为本”设计思想,在大学内部,以师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行为规律为出发点,科学合理地确定学校的功能分区和结构形式;体现学校文化特色,坚持生态建设,增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