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HIV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续照管工作的研究.doc

关于HIV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续照管工作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HIV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续照管工作的研究

关于HIV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续照管工作的研究 [作者:邱奕彦 易银河 点击数:90 更新时间:2012-04-01] 【内容摘要】我省HIV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下文简称HIV强戒人员)集中管理工作实行已有一年半时间,随着这群HIV强戒人员的陆续解教或所外就医,回归社会后如何对他们继续照管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棘手的问题。针对目前现状,本文试对目前HIV强戒人员的基本特征、回归社会后面临的社会问题作一些探讨,并提出后续照管工作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HIV强戒人员 回归社会 照管工作 自2009年10月23日开始,我所集中收治了除广州以外的全省男性HIV强戒人员。随着这部分人员陆续解教或因身体原因所外就医,他们回到社会后极有可能面临着社会不认可、家庭不接纳、群众谈艾色变、工作无着落、生活无来源、交往无朋友的尴尬局面。由于目前对艾滋病尚没有彻底治愈的方法,这些HIV人员在生理上要承受常人难解想象的病痛,在心理上要忍受来自外界乃至亲人的歧视和排斥,极易诱发他们复吸和重新违法犯罪,甚至有可能报复社会,形成社会治安中新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如何搞好HIV强戒人员回归社会后续照管工作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结合工作实际,笔者就这个课题谈几点认识,权当抛砖引玉。 一、目前广东省HIV专管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基本特征分析 直至2010年12月31日,我所收治HIV强戒人员的现状是:在册人数1211人,累计解教人数472人,所外就医人数188人(CD4小于200的符合办理所外就医)。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查阅强戒人员档案等形式,随机对在队200名强戒人员及100名解除强戒和所外就医的HIV强戒人员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 年龄方面,30 岁以下的占34%,30 岁至45 岁间的占61%,45 岁以上的占5%;(2) 户口方面,农村户口占78%,城镇户口占22%;(3) 文化程度,初中文化以下( 含初中)的 占90%,高中文化程度的占8%,大专文化的占2%;(4) 家庭情况,单亲家庭或离异的占35%,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占78%,有就业技能或特长的占5%;(5) 复吸者占98%,初次强制隔离戒毒的占15%?,有多罪错( 即吸毒前犯有贩毒、盗窃、抢劫、诈骗等刑事违法犯罪行为) 被拘留、劳教或判刑的占73%?,曾被劳动教养( 含劳教戒毒) 的占73%?,曾被判处刑罚的占7%?;(6)感染HIV病毒时间10年以上的占11%,5年至10年的占57%,5年以下的占32%;(7) 因病所内住院的人数比例占42%,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占58%,因CD4下降或并发症发作、所内医疗条件无法提供治疗而办理所外就医的占28%;(8) 因CD4值低于200而选择药物治疗的占5%;(9)在心理测试中,对前途失去信心、缺乏人生进取精神的占70%,情绪两极化明显、认知片面狭隘的占65%,在回答“因为什么原因复吸时”,有80%的HIV强戒人员选择了“心瘾难除,很难控制对毒品的渴求”,有45%的HIV强戒人员选择了“受到以前情景的诱惑”、“受到社会歧视”、“出去找不到工作(进工厂需要体检证明,血液携带HIV者不招录)”等;(10)关于回归社会后再就业的调查表显示,有50%的HIV强戒人员说因社会歧视而找不到工作,20%的HIV强戒人员说被家庭遗弃,无家可归,30%的HIV强戒人员干回贩毒等危害社会的行为。(11)解除强戒和所外就医的HIV强戒人员填写回归社会所面对的困难有:得不到支持与理解;缺少倾诉的对象;没有交流的平台;缺少对新药物的认识;需要进一步认识“四免一关怀”;期待减免治疗、检测费用;急需解决就业问题;希望媒体加大“减少岐视”方面的正面报道。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显示可以看出,HIV强戒人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较低、以青壮年为主、染毒时间长、多罪错比例大、复吸率偏高、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身体状况较差、生存技能缺乏、存在心理障碍、潜在的社会风险大等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的存在,如果后续照管工作和安置帮教不力,这些人员回归社会后,危害社会的程度不言而喻。 二、回归社会后面临的社会问题 (一)人和户口分离比较严重。就我所情况而言,收治HIV强戒人员当中,阳江茂名籍的占1/3,广西籍的占1/3,清远、云浮、中山、珠海等占1/6,广东其他城市和其他省份的占1/6。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约占80%的HIV强戒人员解除强戒或所外就医后很少回到原籍或原居住地,而且是直接流散于社会(如广西籍HIV强戒人员多数去往中山、珠海等地),很难置身于无毒社区环境,处于脱管失控状态。主要原因有:一是家庭不愿意接收,有些是当地派出所不愿这部分人群回到当地;二是吸毒者不想“回家”,随便找个地方进行复吸;三是有些吸毒人员倾家荡产造成无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