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燕大立交桥施工方案
(一)挖孔桩
1、地质情况
根据桥位附近地质勘探报告,上部依次为杂填土、耕土;中部为粉质土、砂质粘性土;下部为全风化~弱风化的混和花岗岩。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不存在可液化土层,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无结晶类腐蚀、无分解类腐蚀;地下水位较低为6-9米,性质为裂隙水,涌水量为1t/h。有干湿交替作用时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场地不存在不良地质现象。
2、工程概况
桩基为C25钢筋混凝土。主桥各墩台桩基情况见表。
墩台 桩径(cm) 桩长(m) 桩数 持力层 施工方法 0#台 120 8 10 强风化花岗混合岩 人工挖孔 1#墩 150 20 24 弱风化花岗混合岩 人工挖孔 2#墩 120 18 8 强风化花岗混合岩 人工挖孔 3#墩 120 17 4 强风化花岗混合岩 人工挖孔 4#墩 120 16 8 强风化花岗混合岩 人工挖孔 5#墩 120 15 4 强风化花岗混合岩 人工挖孔 6#墩 150 19 2 强风化花岗混合岩 人工挖孔 7#墩 150 17 2 强风化花岗混合岩 人工挖孔 8#墩 120 15 4 强风化花岗混合岩 人工挖孔 9#墩 150 17 2 强风化花岗混合岩 人工挖孔 10#墩 150 16 2 强风化花岗混合岩 人工挖孔 11#墩 150 18 2 强风化花岗混合岩 人工挖孔 12#台 150 12 4 强风化花岗混合岩 人工挖孔 全桥共有91根桩基,其中主桥为76根,引桥及步梯为15根。1号塔墩基础为φ1.5m桩基础,桩长20m,桩尖应嵌入弱风化花岗岩层。承台间连结预应力系梁。2~4号墩为φ1.2m桩基础。0号桥台基础采用扩大基础形式,基础底挖成一棱台,形成基底土隼,土隼内开挖之前作预压浆处理,以使台下土更为牢固。基础前端设一排φ1.2m挖孔桩,作为抗滑桩。台内基础顶面设排水坡,以将台身内水随时排除。5、8号墩为φ1.2m群桩基础。6、7、9~11号墩为φ1.5m桩柱式基础,横向连结系梁。桥台为φ1.5m桩基础。
3、施工方案选择
根据桥基地质状况,桩长为20m以内,地质主要为主要为全风化~弱风化的混和花岗岩岩,设计为嵌岩柱桩及摩擦桩,渗水量不大,采用人工挖孔施工既可加快施工进度,又可确保桩的质量,还可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所以选用人工挖孔是合适的。
4、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及防止地下水过多影响下挖,采用群桩中间桩先开挖,并且比设计桩长挖深3M作为降水井进行降水,待其余桩灌注砼完毕后,最后进行灌注。为防止井壁渗水及塌方,在挖桩过程中利用钢护桶随施工进度下降,以保证施工安全及降低井壁渗水,钢护桶高度为1米,直径略小于桩基直径,钢板厚度为5mm。
5、施工顺序
场地平整→测量放线→挖第一节桩孔土方→支模浇注第一节混凝土护壁→在护壁上二次检测标高及校正桩位十字轴线→安装辘轳→挖第二节桩孔土方→清理桩孔护壁、校核桩孔垂直度和直径→拆上节模板、支第二节模板、浇注第二节护壁混凝土→重复挖土、支模、浇灌混凝土工序,循环作业直至设计深度→检查、验收桩孔直径、深度、垂直度→清理桩底虚土→吊放钢筋笼就位→浇注桩身混凝土。
6、挖孔方法
①、挖土由人工从上到下逐层用镐、锹进行,弃土装入皮兜或帆布内提出。根据桥位地质与水文情况,开挖采用风镐,遇到硬质岩层时,用风枪或微型电钻打孔, 采用浅眼控制爆破法,施以松动爆破,以避免破坏围岩结构。炮眼深度在硬岩层不超过0.4m,软岩层不超过0.8m。严格控制炸药用量,装药量不超过炮眼深度的三分之一。并在炮眼附近加强支护,防止震塌孔壁。孔内爆破采用电引起爆。采用混凝土护壁,壁厚15cm。
②、同一承台内的桩基开挖时应错开进行,其高差控制在9m左右。
③、对桩基垂直度、直径应每段检查,发现偏差即时纠正。其检查方法为:采用自制的十字架和线锤对中,十字架应放在第一段护壁上口的控制标记上。
④、提升工具为自制辘轳,配备皮桶和φ10钢丝绳,每节开挖深度为1.1m。
⑤、如遇地下滞留水,可在井内作集水井,用水泵排水。
⑥、劳动组织:采用两班倒班制,每作业班4人,井下1人,井上3人。
7、浅眼控制爆破法
该项研究是在总结国内外软岩爆破施工减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模拟试验和工程实践,综合提出从控制振动发生源泉和改变振动传播途径入手找出降低爆振的措施。
①、选用低爆速(对软岩为2000~2500m/s)的炸药,振速可比普通炸药降低64~78.7%,用200m/s时差雷管有序起爆,严格控制同段雷管的最大装药量,装药量确定和振速控制数值如下表。
石质状况:全风化~弱风化的混和花岗岩(整体性较好)。
经验计算公式:Qmax=R3(Vkp/K)3/a
K值:116.4~370.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