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原油采收率原理(EOR)第二章-3-B.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节 水驱油时油的分散现象 1 亲水介质残余油分布 2 亲油介质残余油分布 3 并联毛细管残余油分布 6.1 亲水介质残余油分布 解释: (1)在亲水孔隙介质条件下,水入孔机理是爬行入孔,渗入水以水膜形态铺满孔隙表面。 (2)孔隙很小,渗入水很快充满,并驱除其中的原油; (3)孔隙较大,则当孔隙周围铺满较厚水膜时,进入孔隙的水完全沿着这些水膜向前推进而进入下一个孔隙,孔隙的中心部分还有油存留。 2 亲油介质残余油分布 6.2 亲油介质残余油分布 6.2 亲油介质残余油分布 解释: (1)注入水在孔隙中心部位突入孔隙,在孔壁周围留下一层油膜 (2)小孔隙难突进。若一个大孔隙或孔隙群四周进出口都与小孔隙连通,由于小孔隙中的油不能流动,导致被小孔隙包围的大孔隙或孔隙群的油也难被驱出,形成“小孔包围大孔”现象 * 第五节 岩石表面的带电现象 一、砂岩表面 组成砂粒和胶结物的矿物(除钙质胶结外)主要是硅铝酸盐 表2-2 组成砂岩的一些矿物及它们的化学式 第二章 油层中的界面现象 从晶体结构看,都是由Si-O四面体和Ai-O八面体组成。 高岭石(1:1型粘土矿物)的晶体构造 由Si-O四面体晶片和Ai-O八面体晶片组成,所有Si-O四面体的尖顶都朝着同样的方向,指向Ai-O八面体。由公用的O原子联结在一起。片与片间易形成氢键,晶胞之间连接紧密,无晶格取代,稳定,阳离子交换容量小,水化性能差,不易膨胀。 每一个构造单位由两层Si-O四面体和夹在中间的一层Ai-O八面体组成。每个Si-O四面体顶端的O都指向中央,而与Ai-O八面体所共有。易晶格取代,有较强的离子交换能力,晶胞连接不紧密,水分子易进入而发生膨胀。 蒙脱石(微晶高岭石)的晶体构造 伊利脱石(微晶高岭石)的晶体构造 还有海泡石、绿泥石等 砂岩表面带电的来源 2、 (带负电)。 图2-20 砂岩表面扩散双电层的形成 1、砂岩表面电性的一个来源是晶格取代。(带负电) 2、砂岩表面电性的另一个来源是它表面的羟基 在砂岩表面的羟基可与H+或OH-结合: 晶格取代(硅由铝取代、铝为镁取代)使晶体结构的电价不平衡,故需要在表面上结合一定数量的阳离子以平衡电价。这些平衡电价的阳离子在水中解离下来,在表面附近吸附形成扩散双电层-砂粒表面带负电。 (带正电) (带负电) pH≤5时有一个零电位,在地层水pH值(6.5-7.5)范围内,砂岩表面带负电 表2-3 一些硅铝酸盐矿物零电位下的pH值 在地层水一般的pH值(6.5~7.5)范围内,砂岩表面是带负电的。 二、石灰岩表面(主要矿物为方解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正电 地层水的pH值一般在6.5~7.5范围,方解石的表面是带正电的。 由于地层水中通常还含有其他来源的离子,因此方解石表面的电性还与这部分离子有关。 与硅铝酸盐相同,方解石在一定的pH值(其值为9.5)下也有一个零电位点。 pH低→ Ca2+ →正电 pH高→CO32- →负电 在油田使用的化学剂,在水中起作用部分常带一定电性。这些化学剂在带相反电性的地层使用时会使地层表面电性符号改变(图2-21)或润湿反转,从而使化学剂耗量大大增加。 图2-21 高岭石在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zeta电位 1—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2—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3—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1 亲水介质残余油分布 (1)水驱油渗流后的残余油多以油珠、油丝、和小油块分布在孔隙交汇口或较大的孔隙。与这些交汇口或较大孔隙周围相连的孔隙,相对细小。 (1)残余油以油膜形态分布于岩粒壁面; (2)滞留于小孔隙有油丝; 由很多大的含油孔隙组成的孔隙群被周围许多含油小孔隙包围,形成大块残余油 *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