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诗歌鉴赏表达技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讲课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类试题专题指导 【知识回顾】 【周测举例】 【解题要点】 【金题回放】 【巩固训练】 知识梳理 (一)古诗词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等。 1.表现手法 抒情类: ? ?? ?? ? 描写类: 2.修辞方法 3.表达方式 (二)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周测回望】★★★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8分) 竹枝词九首(其九) 刘禹锡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注:本诗写于诗人任夔州刺史期间。 ①烧畲:烧荒种田。 ⑵后两句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作用是什么?(4分) 请你评卷 1、描写、夸张,用金银去交税,用长刀短笠去烧荒种田,写出生活坚苦 ,突出主题。得分: 2、比喻、对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让诗更形象生动,句式更加功整,更体现了诗人当时的喜悦之情。 得分: 3、后两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更形象的诠释了人象形象特点,实全诗整体结构紧凑。得分: 4、对偶,使全文更加生动形象,“金钗银钏来负水”体现出人们取水的美景,“长刀短笠去烧畲”说明人们耕种时的场面。 得分:: 请你评卷 5、①运用借代,用银钏金钗,长刀短笠代指劳作的男女。 ②是劳作男女的特点各自突出,鲜明引人联想,形象生动增加文章的活泼性。得分: 6、运用了借代、对偶的修辞手法。用:“银钏金钗”和“长刀短笠”分别只带女子和男子,用来体现农家生活的和谐、幸福、安逸,也表达了作者多这种生活的向往。 得分: 7、运用借代、对偶,通过 :“银钏金钗” “长刀短笠”代指挑水的妇女和烧荒种田的男人,第三句中的“来”和第四句中“去”形成对偶,表现出了农家人生活忙碌而愉快的景象,是诗歌更形象生动,更加突出了作者的情感。 得分: 小结: 本题失分原因: 1、审题不清 2、修辞手法效果不明 3、答题不规范 参考答案 借代,“银钏金钗”代青年女子,“长刀短笠”代壮年男子,正好捕捉了山民男女的形象特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对偶,上下句的对偶,使语言十分凝练,表现了山民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归纳表达技巧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或哪一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3)这首诗写法上有何特点?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的? 答题步骤: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 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分析) ③ 此手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作用,主旨) 【解题要点】 (一)读懂诗歌 (二)审清题意 (三)规范答题 读懂诗歌 1、抓标题 2、抓作者 3、抓诗眼 4、抓注释 巩固训练 1.(08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5+3 164页) 〔正宫〕塞鸿秋 ? ?? ?? ?? ?? ?? ?? ?? ?? ???浔阳即景? ?? ???周德清① ?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答: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007湖北)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 ?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 ?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答案: 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