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继答辩.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刘桂继答辩

纳米NaTaO3的制备、掺杂改性及其光催化性质研究 答辩学生:刘桂继 指导老师:石建英 2009年5月24日 主 要 内 容 钽酸钠光催化剂 钽酸钠光催化剂 传统高温固相合成 反应温度1000℃以上 粒径尺寸微米量级 高温下钠源挥发引起晶体的缺陷 二.实验部分 2.实验流程 3.实验结果 4.掺杂改性 铋源的选择: Bi(NO3)3·5H2O和NaBiO3 (1)水热合成法:Bi(NO3)3·5H2O NaBiO3 (2)燃烧法:Bi(NO3)3·5H2O 5.NaTaO3:Bi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6.光催化性能测试 三.总结 四.致谢 本论文的工作是在导师石建英老师的悉心关怀,精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完成的,在此对石老师表示最诚恳的谢意。 本论文的工作得益于与实验室同学卓有成效的合作和讨论。在此向蔡东凯等同学表示感谢。 感谢所有支持、帮助我的老师、同学以及在座的每一个人! * * 应用化学A 研究背景 B 结果和讨论 C 总 结 D 致 谢 纳米钽酸钠 制备 掺杂改性 光催化性能 研究 半导体光催化过程 一.研究背景 H. Kato, A. Kudo. Catal. Lett., 58, 1999, 153; H. Kato, A. Kudo. Chem. Phys. Lett., 331, 2000, 373; H. Kato, A. Kudo. J. Phys. Chem. B, 105, 2001, 4285; H. Kato, A. Kudo. et al. J. Am. Chem. Soc., 125, 2003, 3082. NiO/NaTaO3:La催化剂:高效光催化水分解 5d Ta5+ 2p O2- 4.0 eV <310 nm UV CB VB 5d Ta5+ 2p O2- 4.0 eV 400 nm Vis 低温合成纳米 尺寸的钽酸钠 溶胶凝胶法 燃烧法 电化学法 水热法 微乳液法 钽酸钠 低温合成方法 1.合成方法 6gNaOH 0.331gTa2O5 15ml去离子水 室温搅拌1h 水热180℃,1h 转移至水热釜 0.331gTa2O5 0.120g NaC2O4 0.216g CO(NH2)2 研磨均匀 600℃,焙烧 4h 制得NaTaO3样品 水热合成法 燃烧法 图1 XRD图:钽酸钠 单斜相NaTaO3,空间群:P2/m(10) 晶格常数:a=3.8936?,b=3.8905?,c=3.8936?, 粒子平均粒径:~ 40nm。 图2 紫外可见吸收:不同掺杂产品 图3 催化性能测试 1 分别以水热和燃烧法在低温下合成出结晶度较好的纳米钽酸钠光催化剂。 2 通过上述两种合成体系分别以NaBiO3和Bi(NO3)3·5H2O为铋源制备出Bi- NaTaO3。 3 根据产品的紫外-可见吸收情况,可以预见铋的掺杂有利于提高钽酸钠的催化活性。并且通过催化性能测试证实了上述预测。 *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