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家庭和谐.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与家庭和谐

弘扬传统文化 建设和谐家庭 (温良恭俭让) 主讲人:张秀廷 提 纲 前言 ▲国学—中国传统文化:和谐理念 ▲社会和谐—家庭和谐:重要基础 ▲妇女是建设和谐家庭的核心力量 传统道德文化:温良恭俭让 前 言 ▲国学—中国传统文化:和谐理念 国学:本国固有的学术文化 有侠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国学”原典学术文化 儒、道、释……诸子百家学说 广义“国学”泛指一切中国传统文化 还有:语言、文字、文学、音乐、绘画、 书法、雕刻、武术、中医、中药、建筑、 衣着、饮食、民俗…… 儒道释三家共同提出:和谐理念 1、天人和谐 “天人合一” 2、人际和谐 “和为贵” 3、身心和谐 身心一体 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人际和谐” ▲社会和谐—家庭和谐:重要基础 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 胡锦涛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社会和谐,强调团结互助。中国人早就提出了‘和为贵’的思想,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向往‘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2006年耶鲁大学讲演 胡锦涛十七大报告: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发出建设和谐社会的号召 ——2007.10 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和万事兴” “民和社会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妇女是建设和谐家庭的核心力量   女性在家庭中拥有特殊的地位、具有特殊的作用,一个家庭主妇的素质对她的父母、配偶和子孙都有巨大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她直接影响三四代人的生活质量,影响家庭的和谐程度。 我们的国学——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谐理念源远流长,有关人际关系和谐(包括社会和谐、家庭和谐)的伦理道德文化资源异常丰富。 其中,儒家提出的“五常”、“五德”影响最为深远。 五常:仁义礼智信(五种常道) 五德:温良恭俭让(五种美德) 五德:温良恭俭让 由来:孔子高足子贡所归纳 陈亢(子禽)问子贡…… 子贡:“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温良恭俭让的核心——“仁” “仁”的要义——“忠恕”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温 温:温和。温柔,平和。 作为一种德性修养,待人接物的方式, 包括: 心地宽厚 温存体贴 言语和顺 举止文雅 总体来说,就是待人接物温和有礼。 何谓“温和有礼”?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不以礼节之,亦不可也。” 礼:伦理关系、规章制度。 温和不等于“一团和气”,不是一味温和,而是有原则有节制的。特别是对方有过错的时候,应以“礼”节之,别之。 例如:对长辈(谏) 对丈夫(戒) 对兄弟姐妹(劝) 特别是对子女(温而厉) ▲ 良 良:善良。 温是外在表现 良是内在心理 善良:要从与人为善的愿望出发,循着与人为善的思路行事,追求与人为善的结果。 出发点——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