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认识从何而来 导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认识从何而来 导学案

第六课学 案 装 订 学 案 装 订 线 编写人:滕雪芹 滕美艳 李兆健 审批人: 【使用说明与方法指导】 1.课前15分钟,依据自学指导,通研课本,搞好勾画,把握教材体系,掌握重点内容。 2.课堂上小组积极合作,互相交流探讨,高效展示点评,分层达成目标。 【学习目标】 1.深刻理解实践的含义与特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2.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学会辩证思维的方法。 3.树立实践第一的观念;激情投入,享受学习快乐。 【课前预习】(利用课前15分钟,理解熟记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一)自学引导: 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实践 1.含义:是人们改造 的 。 两层含义: 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 为主体、以 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其二,实践是一种 ,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 (1) : 实践的构成要素即实践的主体、手段、对象具有客观性;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也具有客观性。 (2)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3)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 。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 ①为什么:只有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②怎样检验: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 和 。 二、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这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的作用。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认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克服错误的认识。 1.“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如何理解? 2.“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为什么? 3.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的这首诗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二)体系构建: 实践含义 实践的特点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人的认识 从何而来 实践与 认识的 辨证关 系原理 方法论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合作探究】(6分钟) 1.疑难问题: 2.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农民种田 工人做工 教师教学 学生学习 蜜蜂筑巢 科学家做实验 3.2009年6月19日至7月8日,黄河进行第9次调水调沙。“黄河宁,天下平”。带着这个美好的愿望,中华民族从远古时期就开始为防治黄河水害不懈努力。从2002年开始进行的小浪底“调水调沙”,让中国治黄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由被动治黄变为主动治黄。8年9次调水调沙,“地上悬河”的顽症得到了缓解。 中华民族治黄的努力体现了实践的什么特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实际的能力) 4.(1)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可以实现,这是否说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