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景龙-锡器之美今生相随
张景龙:锡器之美今生相随北京天通苑某小区,记者按约好的采访时间到达时,恰巧张景龙先生也刚好到楼下,正手持一杆人多高的秤小心翼翼地进电梯间,秤杆几乎挨到了电梯的顶棚。此时,有几位邻居也正好上楼,见到他都热情地打招呼:您又收东西啦?张景龙笑呵呵地忙管道,嗯,好东西啊。
随张景龙进屋,记者顿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要说近几年记者采访过的收藏家也有几十人了,但像张景龙家里这般,客厅就近60平米的三届室的房子几乎被各式收藏品充满,还是第一次得见。不夸张地说几乎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甚至对拍摄都造成了“影响”,摄影灯几乎都要架在床上了。
然而,他的这些藏品却又摆放得井井有条,分门别类,细致有序。仔细打量。张景龙的这些藏品包括了金、银、铜、铁、锡、瓷、木、石、皮、玻璃、书画等,未及对话,记者就对他有一种说不出的好感,气场强大,但绝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一种特有的亲和力。
作为某地产公司的副总以及北京收藏家协会的监事,张景龙没有一点架子。在记者准备架设拍摄照明工具时,他基本上都在打下手,弄得记者都有点不好意思起来。起先还以为他是怕磕了碰了他的藏品,当记者真的不小心将一件藏品碰落到地上的时候,他连看都没看,忙说没事没事,真摔坏了也是它的命。“我并不是对藏品不珍惜不爱惜,而是越来越觉得,收藏和与人相处从某些层面是一样的。就一个字——缘。我收藏锡器其实就是一个缘。”
独辟“锡”径大器晚成
的确,采访中张景龙提到最多的一个字就是缘分的“缘”,除此,他认为悟性和对认定事物的坚持的态度也是生活中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这个一点也不忌讳说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且童工出身的收藏家其实内心绝对是强大的,属于几乎完全凭自学成才的典范。
今年60有余的张景龙因家境贫寒,在家又是老大,13岁便到工厂学徒了,起先是修自行车,后来又有了7年修理摩托车的经历。车、铣、刨、磨、镗、钳等工种一一涉猎,同时受手工打造金属器行家的父亲影响,养成了自己制作一些小器物的爱好。这无疑也为他日后的锡器收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张景龙对精美金属器的热爱与生俱来,似乎有点言过其实,但不能不说机会始终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或者说,坚持下的积累是走向成功的必需路径,尽管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坚持会带来什么。可一旦时机成熟,成绩将不可限量。
张景龙与金属器皿结缘始于军旅岁月。1971年,他随总参某测绘大队入藏,每月薪水10元,这些钱他积攒下来几乎全买了当时在他看来令人炫目的藏式银器,那时候也没有收藏的概念,只是觉得那些器物对他的心思,好看,与奶奶留给他的一把祖传下来的锡制温酒壶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部队回到地方后,张景龙先后供职于多地,并被公派出国工作多年,一度中断了“收藏”,但对传统器物的热爱与想念却更加深入骨髓。回国后进入房地产行业任职。他的身影便开始频频出现在北京各个古玩城、潘家园古玩市场、拍卖公司等古董交易场所。
对于一个收藏家来说,1996年才开始确定自己的收藏方向,且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件藏品。无疑是起步晚矣。不过张景龙坦言,就像他不认同现在诸多家长培养孩子常说的那几句话一样,什么“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啊,收藏与人生一样,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需要的是耐心、信心和持久力,厚积薄发才是硬道理。
彻底确定锡器为自己的收藏目标,张景龙说,除了奶奶给他留下的那件锡制温酒壶让他爱不释手之外,还源于进入收藏领域前发现,锡器在诸多收藏项目里算是冷门,玩的人少,既然自己已经迟了一步,就别赶着别人的强项往前冲了。“我这也算是独辟(锡)蹊径吧。”
期间,在潘家园的一次淘宝中,更让他坚定了收藏锡器的信念,那天他走到一个摊位前,看见一件锡制温酒壶便“走不动道”了。这件酒壶相比奶奶传下来的那件要精美许多,且功能也多出不少,底部还可以烧炭火。
“真没想到锡器还有如此做工精美且实用价值如此先进的玩意儿”他把玩再三,一问价,摊主说低于1000元不卖。可当时他手上就900多块钱,好说歹说摊主也不肯卖,只好作罢。晚上回到家里,张景龙居然失眠了,眼里全是那把锡壶的样子。
第二天一早,他就带上钱直奔市场,可摊主却没出摊,打听再三终于得知摊主的住处。张景龙二话没说,蹬着自行车就去了。说明来意后,摊主到底是商人,看他求物心切,遂又在当初谈好的价钱上加了几百块,否则不卖。“当时我根本没有心情再跟他讨价还价了,付钱,拿了回家。”
此后,张景龙收藏锡器的热忱便一发不可收拾。按他的话说就是,很多人以藏养藏,而我从收藏的那一天起就没想过要卖一件藏品。这也是古锡器的特性决定的,流传下来的几乎没有重样的。也正因此,他的收藏之路也更艰难,常常是入不敷出,早期也颇受爱人的诟病。
随着藏品数量的增多,并且被业内以及收藏界逐渐认可,爱人也理解了他的收藏苦心,同肘还帮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