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慢性小脑电刺激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
慢性小脑电刺激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中图分类号】R4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158-02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小脑电刺激(即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 :将96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疗程为10天。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疗效,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慢性小脑电刺激治疗脑梗塞有显著疗效,可有效增加脑血流量,缩小梗塞面积,促进卒中后运动和功能恢复,减少致残率。
【关键词】脑梗塞;电刺激;小脑顶核;疗效;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的选择全部病例为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住院患者,均符合第二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塞的诊断标准[1],并经CT或MRI证实。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组,治疗组48例,男36例,女12例,年龄45~78岁,平均56.4岁。对照组:男38例,女10例,年龄43~75岁,平均55.1岁。两组治疗前,发病时间均为3-7d。既往史、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两组差异无显著差异性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方法,包括给氧、活化脑细胞、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控制血糖、血压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运用CVFT-MG201型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进行小脑顶核电刺激,电极片贴于两侧乳突区,每次治疗30分钟,一日2次,设置类型为3,强度显示按实际强度增强等分表示,采用LCD图腾柱显示,强度调节分32级,以患者能承受的强度为宜。10天为1疗程。
1.3 护理 ①操作前,先向患者解释此项治疗的目的、方法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使病人处于安静状态,暗化病室②在进行操作时,先用酒精棉球或砂纸(电极片包装自带的)去除双耳后乳突处得油脂、汗液并拨开头发,粘贴牢固电极片,选择类型3,按治疗键,再逐渐地增加强度,调至患者能耐受为宜。如果患者有感觉障碍或无法表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稍强些。③治疗过程中要经常巡视病房,询问病人的感觉,若患者感觉刺激过强,可适当减弱强度,若无感觉或感觉微弱时,先观察电极片有无脱落,再适当增加强度;若发现电极刺激部位出现红色丘疹或局部痛痒,为对电极中氯化银过敏所致,可及时应用抗过敏药物或暂停治疗。
2. 结果
两组治疗一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1%以上为基本痊愈;减少46%-90%为显著进步;减少18%-45%为进步;减少17%或以下为无效或恶化。两组疗效见下表。表中显示,治疗组的基本痊愈及显著进步均多于对照组,无效或恶化明显少于对照组,其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高,治疗时间长,临床常规治疗多采用溶栓、抗凝、降纤及脑保护剂等,但疗效多不满意。由于严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管多高度狭窄,用药物增加其血管内径,提高血流量的作用极为有限[2]。此外,梗死灶的脑血管对血循环改善药物敏感性降低或已失去反应,而正常脑组织中的血管则出现扩张,使病灶区更加缺血,故患者的功能恢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梗死灶周围半暗带区脑细胞功能的恢复。近年来国内外多项临床及实验研究均提示:电刺激小脑顶核(FN),可以增加缺血区及半暗带局部脑血流量,使梗死面积缩小,电刺激小脑顶核后30min,全脑血流量明显升高,以脑皮质增加最为明显,最高可达300%以上;可抑制血管收缩性物质的释放[3],改善脑内循环;使微血管内白细胞侵润减轻[4],抑制神经细胞破坏和死亡,减轻脑水肿,明显改善和缓解缺血性脑损害,对脑缺血神经元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还可以促进脑卒中后运动和功能修复[5,6],减少废用综合征。以上综述可简述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塞的脑保护机制有以下几种推测:①能增加局部脑血流 (TGBF)。②降低神经元兴奋性,减少钙内流和抑制梗死周围去极化,增加神经元对缺血损害的耐受性。③抑制缺血炎性反应。④抑制细胞凋亡。⑤减少神经元损伤。⑥促进脑缺血后血管新生。
本组结果显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慢性小脑电刺激治疗仪,治疗有效率达92%,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85%)。此项治疗操作简单,风险小,易于观察,效果明显,可缩短患者住院天数,降低脑梗塞致残率,是一项只得推广的康复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内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 29( 6): 379- 380.
[2]齐力,董为伟 电刺激小脑顶核改善缺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