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筑结构(下) 砌体结构 前言
古罗马人为尼姆城修的引山泉水渠 三层拱桥、拱门错落优雅、简洁实用 法国加尔桥(公元前500年左右) 丰都九溪沟桥又称丰都石拱桥,位于四川省东部丰都九溪沟,为单孔石拱桥,跨径116米。这是中国人靠原始的施工手段,就地取材,创造出的当时世界上跨径最大的石拱桥。该桥外型美观,具有中国拱桥的民族特色,于1971年建成。 丰都九溪沟石拱桥 乌巢河桥位于湖南省凤凰县沱江源头的乌巢河峡谷的县道上。乌巢河大桥全长241m,该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综合应用和发展了中国近20多年来建设石拱桥的经验,建成桥宽8m、主跨为120m的双肋石拱桥,腹拱为9孔13m,南岸引桥3孔13m,北岸引桥1孔15m。主拱圈由两条分离式矩形石肋和8条钢筋混凝土横系梁组成。拱轴线为m=1.543悬链线,拱矢度1/5,拱肋为等高变宽度。采用20MPa的小石子混凝土砌100kPa的块石;肋宽2.5m,高1.6m。 湖南乌巢河双肋公路石拱桥 (2)新技术和新结构的不断研制和应用 我国有着用砖砌筑拱和券的丰富经验,解放以来,又向新的结构形式和大跨度方向发展。50-60年代修建了一大批砖拱屋盖和楼盖,还建成了10.5×11.3m的扁球形砖壳屋盖,16×16m的双曲扁球型砖薄壳和40m直径的园形球砖壳。60年代南京用带勾空心砖建成14×10m双曲扁壳屋盖仓库,以及10m直径的园形壳屋盖油库,在西安建成了24m双曲扁壳屋盖等。70年代我国还在闽清梅溪大桥工程中建成88m跨的双曲砖拱桥等。 我国配筋砌体应用研究起步较晚,60年代衡阳和株州一些房屋的部分墙、柱采用网状配筋砌体承重,节省纲材和水泥。1958~1972年在徐州采用配筋砖柱建筑了12-24m、吊车起重量50-200t的单层厂房36万m2,使用情况良好。70年代以来,尤其是1975年海城—营口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对设置构造柱和圈梁的约束砌体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其成果引入我国抗震设计规范。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在砖墙中加大加密构造柱形成所谓强约束砌体的中高层结构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辽宁省沈阳市、江苏徐州、湖南长沙、兰州等地先后建造了8~9层上百万m2的这类建筑,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这些研究成果有的已纳入到地方标准或国家标准。这是我国科研工作者在粘土砖砌体低强材料情况下,向中高层作出的贡献。利用如此低的砌体材料在地震区建造如此之高的建筑唯有中国! 近10余年来,采用砼、轻骨料砼或加气砼,以及利用河砂、各种工业废料、粉煤灰、煤干石等制无热料水泥煤渣砼砌块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硅酸盐砖、砌块等在我国有较大的发展。和约束配筋砌体对应的是所谓均匀配筋砌体,即国外广泛应用的配筋砼砌块剪力墙结构,这种砌体和钢筋砼剪力墙一样,对水平和竖向配筋有最小含钢率要求,而且在受力模式上也类同于砼剪力墙结构,它是利用配筋砌块剪力墙承受结构的竖向和水平作用,是结构的承重和抗侧力构件。配筋砌体具有强度高、延性好,和钢筋砼剪力墙性能十分类似,可以用于大开间和高层建筑结构。如美国抗震规范规定,配筋砌体的适用范围同钢筋砼结构。我国在80年代初期主持编制国际标准《配筋砌体设计规范》起至今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表明用配筋砌体可建造一定高度的既经济又安全的建筑结构,如广西的10 -11层、盘锦的15层、上海的18层等。目前正在筹建的配筋砌块高层有首钢十八层配筋砌块住宅工程(8度设防),辽宁抚顺6栋16层砌块住宅、哈尔滨2栋18层砌块住宅等。可见配筋砌体中高层的研究和应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3)砌体结构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的逐步完善 砌体结构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发展史: 式中:K——大于1的系数。 1952年以前:容许应力法----应力按荷载以线弹性理论算得 受弯构件 可能的最大荷载≤构件的极限承载力 例如:轴压构件 1952年——1957年:最大荷载法 特点:以承载力为校核点,要求满足: 三系数 (1)荷载系数 n 〖考虑统计荷载标准值的超载〗 (2)材料系数 k 〖考虑材料性能变异〗 (3)工作系数 m 〖考虑材料在不同工作条件下作用发挥程度〗 1957年---1973年,三系数法 特点:分承载能力、变形、裂缝三类极限状态,并用三个系数保证其可靠性;该法本质属于半概率、半经验极限状态设计法。 以受压承载力为例,通式为: 1973年---1988年:以多系数分析,单一安全系数表达; 特点:以三系数法为基础,增加了我国科研成果;本质上仍为半经验、半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 砌体质量变 异影响系数 荷载变异影响系数 构件尺寸偏差、计算公式 砌体因材料缺乏系统试验的变异影响系数 砌体强度变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