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布西钢琴作品前奏曲第一册异国主义风格运用之探讨.docVIP

德布西钢琴作品前奏曲第一册异国主义风格运用之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布西钢琴作品前奏曲第一册异国主义风格运用之探讨

德布西鋼琴作品《前奏曲第一冊》異國主義風格運用之探討 異國主義風格(Exoticism)的運用在講求藝術領域整合創新的二十世紀,成為當代作曲家藉以拓展創作素材的重要手法,這種跨越東西方異質文化的融合,反映著固有封閉的世界隨著環境演變而產生相互交融的自然進化過程。從音樂學者湯姆斯(Thomas Cooper)的敘述可以理解創作者憑藉著異域色彩賦予作品嶄新語言理念中更深層的歷史定義: 音樂上的異國主義不僅是表現出戰勝自然的優越感而已,它也是一種超越主觀意識的力量展現…然而,這種力量的運作不只單純是政治性的,異國主義同時給予西方世界的觀察家恣意悠遊於異國領土,並得以不受文化或習俗拘束地流覽不同景緻的機會,它帶給人們更高層次的喜悅,…深受異域色彩的魔力所威脅或吸引的特質,成為一種凌駕於西方想像世界的強大力量。 身為處於跨越自十九世紀晚期浪漫風格的法國作曲家克勞迪 ? 德布西(Claude Debussy, 1862-1918),在當代西方音樂與東方元素的結合過程中扮演了先鋒者的角色,當面臨承先啟後的轉型關鍵時刻,德布西選擇以寬闊的全新視野包容當時分岐多變的藝術創作潮流,除了與其創作風格密不可分的印象主義(Impressionism)與象徵主義(Symbolism)之外,其作品中富含的異國主義風格,最能象徴近代西方世界的創作者因東方藝術特質所激發而產生敏銳獨特的洞察力與創造力。在德布西創作完成於1910年的鋼琴作品《前奏曲,第一冊》(Préludes, Book I)中,其異國主義標題與變化素材的靈活運用而創造出的濃郁異國色彩,使這部作品成為二十世紀初音樂創作領域中,成功地跨越文化藩籬的最佳範例。 德布西的異國主義風格源自於西元1889年在巴黎舉行的「萬國博覽會」(Paris Universal Exposition),同年正值法國大革命(French Revolution, 1789-99)的百年慶典與著名建築艾菲爾鐵塔(Eiffel Tower)的完成, 正當法國多方面展現戰後雄傲世人的興盛繁榮時,吸取異國音樂的藝術精髓成為激發當代作曲家創作靈感的嶄新力量。這場「萬國博覽會」對二十世紀法國藝術發展產生的深遠影響力,同時也延伸至其他藝術創作領域,包括法國著名畫家高更(Paul Gauguin, 1848-1903)的晚年畫作風格,例如其取材自埃及、柬埔寨、南美洲大溪地、與印尼爪哇等地的人物描繪作品。 對於包括德布西、拉威爾(Maurice Ravel, 1857-1937)、與薩提(Eric Satie, 1866-1925)等重要法國作曲家而言,這場展覽中呈現的東方表演藝術具有神秘的誘惑特質,其中以代表印尼爪哇民族舞蹈的甘美朗敲擊樂器(Gamelan)所產生的獨特音響,最符合當代作曲家創作想像所需的豐富色彩。 不同於西洋古典音樂所強調的和聲織度,來自東方的甘美朗音樂以旋律線條與節奏變化為主要特色,兩者在德布西精心融合之下帶領當代法國音樂進入了全新的境界,正如學者芙樂莫茲(émile Vuillermoz)所言:「沒有其他作曲家擁有如德布西的天賦,能夠將一個不協和的和弦轉換成由一個銅製或是銀製的鐘鈴所散發出以泛音組成的四聲部優美旋律線條。」 在德布西寫給詩人陸爾斯(Pierre Lou?s)的信中曾對甘美朗音樂表達心中的讚嘆:「你還記得爪哇音樂能夠表達出最細膩的藝術內涵,甚至一種難以形容的優美色調?這使我們慣用的主音和屬音有如空洞的幽靈一般。」 甘美朗樂器合奏者所製造出的織度層次感與強調優雅樸實的非炫技特色,也正是德布西鋼琴音樂的主要創作理念,如學者羅伯茲(Paul Roberts)所言: 聲音的優美只是爪哇音樂的要素之一,它還包含在遵循對位法則之下交織進行的複音音樂形態,…印尼音樂家對炫技式的演奏概念理解得並不多,在甘美朗合奏團體中,演奏者的藝術性與技巧只是次要,在這種音樂演奏形態中,樂器本身甚至比演奏者還受到重視。這種特質應該給予德布西鋼琴音樂的演奏家們一個深切省思的機會。 另一方面,德布西對於德奧音樂之形式主義(formalism)的極度厭惡以及對藝術自然本質的崇尚,也是其異國主義風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藉著來自遠方的異域素材而穿越時空限制,並且貼近最原始的大自然宇宙,是德布西當時對法國音樂的未來發展最具影響力的創作理念,對此他曾經表示: 人們早已過度強調創作音樂的方法、規則形式、與技巧層面!大家總是在自己身上找尋靈感,其實他們應該嘗試從外在探索。我們從不注意來自身處環境的各種噪音聲響,我們也從不聆聽這種截然不同而且豐富的音樂…依我看來,這才是法國音樂應該發展的新途徑。 依據上述論點,不難想像德布西在「萬國博覽會」中第一次接觸到甘美朗音樂所感受到的心靈震撼,依照學者帕斯勒(Jann Pasler)的陳述:「甘美朗音樂與巴哈音樂同樣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