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课标下-《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
新课标下:《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分析
《听听那冷雨》是苏教版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中的一篇散文,它的前一篇是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荷塘月色》,两篇文章堪称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双璧,文辞优美,情感蕴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听听那冷雨》是余光中先生离开大陆去台25年之后,历经国家离乱,爱子夭折,现代文明冲击精神家园等人世沧桑之后的情感倾诉。作者通过对雨的细腻感受的描写,曲折地传达出一个漂泊他乡的文化失根者浓重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情赞美和依恋;也流露出由于现代都市对传统意趣破坏而产生的深深感伤。文章情感深沉、丰富,学生不易准确地把握住,这给本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学贯中西的余光中是语言大师,中年余光中的语言更是出神入化,欣赏其诗化的语言和精巧的修辞应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设想
鉴于上述关于教学资源的分析,本文教学计划宜从三个角度展开,分三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从大处研读本文,教师指引思考路径,点拨方法,教会学生把握文章丰富、深沉的情感。
第二环节,从细处品读本文,欣赏作者诗化的语言和精巧的修辞,这个环节的目标,主要通过与《荷塘月色》的比较阅读来达成。
第三环节,从模仿的角度练笔,在品味余光中的语言之后,让学生模拟创作,在大师的引领下秀精彩华章。
教学目标的确立
1.知识与能力目标:查询、读懂文中的典故和诗词,积累文辞优美的佳句,会背诵;仿写出文辞优美的片段。
2.过程与方法:掌握散文主旨的方法以及比较阅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余光中深沉蕴藉的人生悲凉和不灭的人生眷恋;提升文化审美素养。
教学难点
体验余光中深沉蕴藉的情感。
教学重点
欣赏其诗化的语言和精巧的修辞,会模仿创作。
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比较鉴赏、分析研讨、模仿创作。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体验余光中深沉蕴藉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优秀散文必备两个要素:一是真实的情感,二是优美的语言。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是人到中年的作者历经人世沧桑之后的内心倾诉,同时也是学贯中西,文采斐然的余光中才情的一次喷涌,是一篇情感和语言兼美的文章,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这片多姿的森林,“慢慢走,欣赏啊!”
二、走近读者
1. 投影《乡愁》,请一名学生诵读。
2. 提问:这首初中学习的诗作表达了余光中怎样的情感?(乡愁)
3. 教师引入:
余光中,台湾作家、诗人、评论家,祖籍福建,1928年生于南京,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亦自称“江南人”。1949年,21岁的余光中随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之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
余光中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中国。他说“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自己“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4. 阔别大陆25年,余光中在台湾的寓所里写下了散文代表作《听听那冷雨》。这篇散文表达的情感就要比诗歌《乡愁》更深沉,更复杂了,下面我们通过诵读课文来感受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
三、披文入情
1.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自读课文,画出作者真情流露的文句。
2.展示交流自己画出的语句,师生讨论:哪些语句接近本文的主旨情感?
3. 教师点拨:在阅读散文,特别是阅读比较朦胧的散文的时候,要善于抓住文中关键的词句,从中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对表现文章的主旨起到关键作用的语句叫关键句。关键句往往是议论、抒情的语句。位置往往在篇首篇尾,段首和段尾。(引导学生讨论)
4. 请一名同学声情并茂地诵读文章最后一段,同学再次划出关键句。
5. 同学品味、分析“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这句话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同学在形成书面表达之后在课堂展示。
6. 教师参与交流:作者通过对雨(这是文章的线索,抒情的媒介)的细腻感受的描写,曲折地传达出一位漂泊他乡的文化失根者浓重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和赞美(这就是文末作者感叹的“前尘隔海”的内涵);也流露出由于现代都市对传统意趣破坏而产生的深深感伤(“古屋不再”的内涵)。
四、深入阅读,触及作者灵魂深处
1.提问:作者的这种人生遭际我们不曾经历,概括一下作者经历了哪些人生的苦痛与人事的沧桑变化?(同学浏览课文)
明确:与祖国大陆分离成了失根浮萍,爱子夭折的摧心裂骨之痛,现代都市对传统意趣破坏的感伤。
2.其中第一点伤痛是文章中表现最多的,请同学默读第5节,深入感受。
作者处境与蒋捷相似,都“饱经风霜”,蒋捷经历了亡国之痛,作者经历了台湾与祖国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参公管理企业编制.doc VIP
- 参公、行政编制与事业编制的区别(修正版).docx VIP
- 22D701-3电缆桥架安装(26.9MB)(26.85MB)5ce2e72e69780631(1).pdf VIP
- 学堂在线 日语与日本文化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危险化学品企业工艺平稳性关键SOP、一般SOP示例.pdf VIP
- 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第3版):热作用特种加工技术PPT教学课件.pptx
- 公、行政编制与事业5编制的区别(修正版).doc VIP
-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钢箱梁制造新工艺及关键技术.ppt VIP
- 社区矫正心理测试.docx VIP
- 西双版纳傣自治州“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