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赏析专题幻灯片
古典诗词鉴赏诗歌作品技巧 考点归纳: 一、理解诗词曲的内容 (一)整体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理解诗歌重点词语、重点句的含义 1.了解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 建功立业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伤 思乡 惜别 热爱大自然 表达方式 记叙 总 结 表达方式:①描写(正面—侧面,实写—虚写,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俯—仰, 点—面,工笔—白描) 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写罗敷的服饰美;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 ②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 双关、比喻、排比、通感、拟人、对比、借代、夸张、对偶、衬托、设问、反问、反复 、互文等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借代)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春色是作用于人的视觉的,而“闹”是作用于人的听觉的,“春意闹”使视觉听觉相通,是通感的手法,把盎然的春意表现的更生动、更真切。 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物、事表现的更生动、更形象的特点。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的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衬托 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 虚实相生、比兴、直抒胸臆 用 典 用典有用事和化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用 典 引用和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 扬州慢 》姜夔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繁华景象,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景,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1.了解诗歌中的典故 练习: 2005非课改区: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2.从诗歌的形象入手 李白的《静夜思》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出深秋静夜月光的清冷,引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以一组特点鲜明的深秋晚景传达出游子内心的悲凉。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其内在的品格、精神: 梅花:傲霜斗雪,纯净洁白 (3)把握“物”的隐含意义 ①月亮——望月思乡,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②柳——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③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子规鸟即杜鹃鸟。诗人借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④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衬托:正衬、反衬 衬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主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的地位——正衬。 《鹊桥仙》(陆游)“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反衬。 侧面烘托 ??? 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物的描写来达到反映主题的效果,即是侧面烘托。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以下问题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关于印发《关于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司库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的意见》的通知.docx VIP
- 转炉和阳极炉讲解.ppt VIP
- 往届二外小升初分班数学测试卷(有答案).pdf VIP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pdf VIP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14表格》2016年1月更新.docx VIP
- 线路题库维护考试题库汇总.docx VIP
- 轮毂设计验证计划和报告(DVP&R).xls VIP
- 2025年国家低压电工作业证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pdf
- 新版GMP口服固体制剂多品种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pdf VIP
- 重庆某220kv变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精品).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