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pdfVIP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8月 河南社会科学 Aug.,2012 第20卷第8期 HENANSOCIALSCIENCES V01.20No.8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王彩凤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叶圣陶生活教育理论体现了和谐社会对教育与生活、教育与社会以及教育与培养创造型人才 等关系协调与统一的内在要求,具有科学性、大众性、实践性等特征。对当今树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素质 教育观、坚持教育公平和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和谐社会;生活教育理论;和谐教育 中图分类号:C40 文献标志码:A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和谐社会思想 (三)“教学做合一”体现出教育与培养创新性人才关系 (一)“生活即教育”体现出教育与生活关系的协调统一 的协调统一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主体,是对教育本质的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法、生活法,也是 一种诠释。它解决的是什么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究竟具备 生活教育理论实施的方法和途径。“教学做合一”解决的是如 哪些特征的问题。陶行知针对当时中国教育太重书本、与生 何实施生活教育,运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途径去推进生活 活没有联系的弊端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命题,反对为了教 教育的问题。陶行知既强调学生的独立活动,又重视教师的 育而教育、为了读书而读书。他通过解读教育与生活的关 教,还强调师生互相学习、平等相待等,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 系,确立了生活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明确指出教育是源于 利,充分发挥学生“做”的主体性。他认为以书本为中心的教 生活的教育,是通过生活进行的教育,是为了改造生活而进 与学脱节、学与用脱节、手与脑脱节的传统教学法必须废止, 行的教育。他深信生活是教育的指南针,要求教育与现代生 而代之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虽然以“教学 活相结合,和进步的生活相联系。虽然他的初期生活教育理 做合一”教学方法主张有些片面强调了直接经验和感性认 论具有轻视书本和理论知识的改良主义的特点,但深刻地揭 识,忽视了间接经验和理性认识的重要性,但强调把培养能 示了教育的本质和职能,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体现出和谐社 力和思考能力结合起来手脑并用,改变了旧传统教育脱离实 会对教育与生活关系协调与统一的内在要求。 际弊端。“教学做合一”体现出教育与培养创造性人才关系协 (二)“社会即学校”体现出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协调统一 调统一的内在要求。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对教育范围和内容的要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代教育特征 求,是对“生活即教育”的拓展和延伸,是从加强学校教育的 第一,科学性。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的“以人为本”的教育 社会性功能出发的教育范围改造论,解决的是由谁来办教 理念、“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和“教学做合一”的创新教学方 育,以及在什么样的范围来实施教育的问题。陶行知把教 法,三者之间不是直线型关系,而是在明确的教育目的指导 育放置在辽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从更广阔的领域和更高的 下,以生活巾、社会中的事为起始点,既强调学校、家庭、社会 层面去推进国民教育,表现了力图通过教育来完成社会改 的和谐,又强调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和谐、人格 造的大教育观。他大胆地尝试以人民大众为主体、由人民 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同时还重视教学做的和谐等。 大众来创办“大众教育”的实践,使教育从“小众”的教育变 第二,大众性。陶行知指出,传统教育是有钱人的教育, 成“大众”的教育;他要求扩大学习内容,主张学校教育应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