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R=DyTmNd发光体系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武汉工商学院
Ca2ZnSi2O7:Eu,R (R=Dy、Tm、Nd) 发光体系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陈栋华,唐万军,宋凤兰,庄春峰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 督导室,湖北 武汉 430056)
摘 要:采用改进的固相燃烧法快速合成了新型Ca2ZnSi2O7:Eu,R (R=Dy、Tm、Nd)发光体系,实验中以Eu离子作为激发剂,掺入Dy、Tm、Nd等稀土金属离子作为辅助激发剂,使其发光性能有了较大的改进,合成时间三十分钟。通过热重分析仪对前驱体进行热分析,发现在600℃就能形成Ca2ZnSi2O7:Eu,R (R=Dy、Tm、Nd)发光体。通过XRD、荧光光谱仪对粉体的晶体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这种发光材料,为一种镁黄长石结构的焦硅酸盐化合物,其晶体为简单四方结构,其激发峰位于233nm,发射峰在620nm左右,590nm处也有一个发射峰,是紧缺的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与传统的高温固相合成法相比,改进的固相燃烧法制备发光材料具有反应时间短,反应温度低,有望成为合成发光材料的一种主要方法。
关键词: 改进的固相法;红色发光材料;焦硅酸盐;发光性能;稀土离子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44/ZY(2014)01-0057-06
1 前言
长余辉发光是指物体吸收一定的能量变成激发态后,在返回基态过程中慢慢发出光的现象。发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渗透到各科技领域。稀土离子的发光有着过渡金属离子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及其相应的发光材料具有极其重要的商用价值,因此一直是十分活跃和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1,2]。我国是稀土资源大国,对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更具有现实意义。自20世纪初长余辉发光现象被发现以来,长余辉材料取得长足的进展,在三基色长余辉材料中,已经制备出性能较好绿色和蓝色长余辉材料,基本满足实用需求,而红色长余辉材料性能较差,已引起高度重视,是现在人们研究的重点[3]。
目前使用的长余辉发光材料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传统的硫化物系列长余辉发光材料,第二类是铝酸盐体系长余辉发光材料,第三类是硅酸盐体系长余辉发光材料[5,6]。传统红色荧光材料,一般是硫化物系列,如基质材料采用SrS,CaS等,激活剂采用Eu,共激活剂元素采用Dy、Y、Er、Nd、Cu、Tm等变价元素。硫化物化学性质不稳定,在一定湿度和紫外线辐射下发生分解,材料颜色变黑,导致光亮度减小,不宜用在户外,尤其是直接暴露在太阳光下[7,8]。硅酸盐体系长余辉发光材料是新兴的发光材料,在碱土硅酸盐基荧光材料中,阴、阳离子大部分以强共价性离子键结合,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克服了硫化物基质的缺点[9];而且硅酸盐体系化学性质较铝酸盐体系稳定,发光颜色与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可以互补,且在某些行业如陶瓷行业应用好于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是一类极有前途的新型长余辉材料[10]。
本文采用改进的固相燃烧法以Ca2ZnSi2O7为基质,掺杂Eu离子为激发剂,Dy、Tm、Nd等稀土金属离子为辅助激发剂,合成了一种稳定性良好的硅酸盐发光粉体,对其发光行为进行了表征。用X光衍射仪测定晶体结构,为一种镁黄长石结构的焦硅酸盐化合物,其晶体为简单四方结构[11];用荧光光谱仪测试样品激发发射光谱,其激发峰位于233nm,发射光谱主峰在620nm左右,590nm处也有一个发射峰,是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最佳实验条件为Ca2ZnSi2O7:Eu4%,Nd2%在700℃燃烧,尿素比例为n(CO(NH2)2):n(Zn)=8。
————————————
收稿日期:2013—12—23
基金项目:催化材料科学湖北省暨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060822)
作者简介:陈栋华(1946—),男,江苏省南通市人。中南民族大学教授,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材料物理化学。
2 .实验
2.1 试剂和仪器
试剂:
Eu2O3,Dy2O3,Tm2O3, Nd2O3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高纯试剂 Zn(NO3)2·6H2O 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 分析纯级 Ca(NO3)2·4H2O 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 分析纯级 尿素 上海实验试剂有限公司 分析纯级 正硅酸乙酯 上海实验试剂有限公司 分析纯级 无水乙醇 上海振兴化工一厂 分析纯级 硼酸 武汉联碱厂 分析纯级 仪器:
TGS-2型热分析天平(Perkin-Elmer Co. 美国)分析产物前驱体热分解性质;
Bruker D8 X-射线衍射仪(Bruker,德国)对燃烧后的产物进行晶体物相分析;
PekinElmer Ls-55型荧光光谱仪(PE,美国)测量了粉体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2.2 合成方法
通过改进的固相燃烧法[12,13]制备Ca2ZnS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