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南民族校多样化发展模式及其比较研究
西南民族学校多样化发展模式及其比较研究
四川课题组调查报告
(窦青 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2005级硕士)
第一部分 考察计划
一、调研计划和实施
(一)调研的目的
当今社会,全球一体化和多元化进程飞速发展,凸显出了多种文化之间的相互激荡和相互影响。各民族在各自固有轨道发展的基础上,同时又积极参与周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形成了世界文化既具全球化同时又具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但同时文化之间的碰撞与冲击也不时发生,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用“大一统”的眼光、方法和标准来衡量少数民族的一切,而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基于此,我们四川课题组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藏族、北川羌族自治县的羌族、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彝族聚居地区民族学校为基点,调查了其民族教育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以期探寻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学校发展的有效模式。
(二)调研主要内容
1.发放、回收所调查的各个民族学校的教师调查问卷
2.发放、回收对各个民族学校行政人员调查问卷
3.搜集各个民族学校管理层面的文本、电子资料等
4.搜集有关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相关资料
5.访谈各个民族学校的教师及行政人员
6.了解各个民族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民族学校的各种观点和看法
(三)调研方式
1.提取资料
2.访谈(录音)
3.问卷
4.走访
(四)调研范围和学校
四川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3个民族自治州和木里、马边、峨边、北川4个民族自治县,以藏族、羌族、彝族3个民族为代表,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全国主要的羌族聚居区,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北部与青海、甘肃省相邻,东南西三面分别与本省的成都、绵阳、德阳、雅安、甘孜等市地州接壤幅员8.3万平方公里辖13个县(马尔康、金川、小金、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汶川、理县、茂县、松潘、九寨沟、黑水)。总人口81.3万人,其中藏族占51.9%,羌族占18%,回族占3.1%,汉族占26.8%,其他民族占0.2%。因当年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曾在这里爬雪山、过草地而素有“雪山草地”之称。自治州首府设在马尔康县。阿坝州境内群山叠翠,江河纵横,草地无垠,气候多样,生态环境奇特,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拥有水能、旅游、矿产、林果业、畜牧业、中药材等自然资源优势。48.5万平方公里,辖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人口8650万。境内55个少数民族成份齐全,少数民族人口46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29%。民族自治地方有甘孜、阿坝、凉山3个民族自治州和木里、马边、峨边、北川4个民族自治县,总人口653.63万人,幅员面积30.5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的7.4%和62.9%。还有6个享受民族县待遇的县(区)和95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主要分布在川西北高原、川西南大小凉山,那里平均海拔二、三千米,经济相对落后,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气候恶劣,种种自然的、社会的因素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教育发展。藏族信喇嘛教,喇嘛教对藏族的文化和风俗有深远的影响。在饮食上.藏族人忌食奇蹄五爪类、禽兽类,如马、驴、骡、鸡、鸭、鹅等。大部分地区的藏族也不食海味及鱼类。藏族可以食用的是偶蹄动物的肉,如牧养的牛、羊、野生的鹿等,蹄都是双瓣的,即偶蹄,其肉才是可以食用的。藏族日常生活不能没有茶,酥油茶是藏族人时刻不可缺少的饮料佳品。青稞酒是藏民过节必备的饮料。习惯上,青稞酒多指青稞啤酒,此酒黄绿清淡、酒香甘酸。在西藏,除僧人依教规忌酒外,藏族男女老幼几乎都喝青稞酒。?3-5天,有的村寨要过到十月初十。按民间习俗,过羌年时还愿敬神,要敬祭天神、山神和地盘业主(寨神)。全寨人要吃团圆饭、喝咂洒、跳莎朗,直到尽欢而散。
二、调研概况
(一)藏族聚居区民族及学校教育状况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四川西北高原,属典型的藏族藏族信喇嘛教,对藏族的文化和风俗有深远的影响。“竞业达”全数字多媒体综合校园网等现代化基础设施,是一所集学园、花园、乐园为一体的“三园式”学校。凉山州民族中学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成为当地开发人力资源在普通中学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创新探索。西昌市第一小学1923年建校,规模迅速发展壮大,自1981年以来,先后被授予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试验学校、全国儿童漫画创作培训基地学校、四川省电教试验学校、四川省家长示范学校、四川省百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教师技能示范学校等优秀称号,是一所具有艺术特色的重点小学。而喜德县城关小学十分重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正如其校歌歌词中写的“凉山下,孙水河畔,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生以成才为志,描绘七彩蓝图;师以敬业为乐,辛勤耕耘;交往中学做人,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