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正反同词文字学研究举例-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传统语言文字研究]
“正反同词”文字学研究举例
洪
摘 要】本文以《说文解字》和古文字中所提供的字形资料为线索,举例研究了古汉语中“正反同词”现象,
考察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历史原因。
关键词】反训;正反同词;文字学举例;成因
作者简介】洪,女,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字学和汉语史。(辽宁大连 )
116081
传统训诂学关于词语训释上有一种“相反为训”的现象,即一个词可以用它的反义词来训释。我
国的第一部训诂学专书《尔雅》里就使用了这种方法,例如《尔雅 ·释诂》:“初,始也。”《仪礼 ·觐礼》:
某日伯父帅乃初事 郑玄注 初 犹故也 始 故 互为反义词 尔雅 释诂 贡 赐也 广
“ 。” :“ , 。”“ ”、“ ” 。《 · 》:“ , 。”《
雅 ·释言》:“贡,献也。”贡有“赐”和“献”两个相反的意义。又如:“徂,存也。乱,治也。故,今也。曩,
? 。” 《 》 , “ ” 。 ,
也 晋代郭璞注释 尔雅 时注意到了这种现象 并且首次提出 美恶不嫌同名 之说 自此 在词语
“ ” “ ” 。
解释上就出现了 相反为训 即被后来普遍称作 反训 的训诂学方法
, “ ”
随着人们对汉语词汇研究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所谓的 反训 其实是一种特殊的词义
, 。 ,
现象 即一些字或词本身就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意义 古人既使用其正面的意义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
, 。 , “ ” ,《 》:“ ,
中 又使用其完全相反的意义 传世典籍中不乏这方面的例子 如 贾 既可以指买 左传 欲勇者
贾余余勇。”又可以指卖,《汉书 ·宁成传》:“贾不至千万。”“劳”既可表示上对下之嘉勉、犒赏,又可表
。《 · 鄊》:“ 。”《 · 》:“ 。” :“ ,
示下对上之勉励事奉 尚书 金 昔公勤劳王家 周礼 夏官 使者劳者 郑注 劳者 勤
①
劳王事。”这种一词兼有正反意义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着的,所谓的“反训”是人们对于语词训释的主观
, “ ”、“ ”
归纳 这很容易使人误解为可以用一个词的反义词对其进行解释并像 互训 递训 等训诂方式被加
②
。 誽、 、 。
以认可 一些学者如齐佩 徐世荣 富金璧等相继撰文进行了批评和辨正 现在人们习惯于把这
种词语现象叫作 正反同词 或者 正反同根 为研究方便 本文采取 正反同词 这一说法
“ ” “ ”。 , “ ” 。
《说文解字》中有一些字,其字形结构所反映出来的含义,与许慎对它们的意义阐释正好相反。
《说文解字 ·乙部》:“乱,治也。”“乱”的古文字写法像两只手整理乱丝,丝乱而用手理顺,故“乱”既可
以有“乱”义,也可以有“治”义。“ ”古文字形像“两火炬交叉,火星四溅之形”。故而有“光亮”、“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