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直门
东直门
一、概说
东直门,元代称为崇仁门,明朝时期改称东直门,由原先的内城东城垣中门变为东北城门。从元至
清,东直门在交通运输和商业繁荣上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根据城门主要进出的货物品种,又被称为木
门和砖瓦门等。东直门还是连接京城与东部郊区各州县以及热河(今承德)的交通要道。如今随着岁月的
流逝,见证历史变迁的东直门已经湮灭,成为记忆中的过往,但是经过几百年的积淀,旧时东直门的辉
煌却一直被继承发扬着。
《乾隆京城全图》中东直门位于第三排第一列中间稍靠西的位置,可以很明显看出在其南部无论是
东直门外还是东直门内都有大型的官仓。东直门对应的东直门大街笔直宽阔,街两旁道路整齐,民居密
集 (图1)。
42
图1 :《乾隆京城全图》第三排第一列全图(上北下南)
二、城门名称由来和相对位置
东直门为北京城东垣北门,与西直门遥遥相对。始建于元代,彼时称崇仁门,为元大都内城十一门
之一,居于正东。其命名与《周易》卦象相关,崇仁门取东方属春、属仁之义。
明代洪武初,大都路改为北平府,城墙南扩,废东西之北光熙、肃清二门,崇仁门区位相对北移,
由元大都东城墙的中段变成明北京城的东北角。后取意 “民兴教兴,东至东海,西至西陲”,崇仁门改名
为东直门。
43
三、城门的变迁
元代大都城夯土筑成,在夯土中使用 “永定柱”(竖木)和“纴木”(横木)作为骨架,非常坚固。
东直门的历史随着元大都的兴建而开始。元至正十九年(1359 年)十月,大都城各城门外增筑瓮城、造
吊桥。
1368 年大将徐达攻占元大都后,改名为北平,对其进行简单修缮。据 《明史·地理志》记载,永乐
四年(1406)闰七月,建北京宫殿,修城垣。永乐十九年 (1421)正月告成。东城墙的崇仁门易名为东直
门,交通位置更加重要。
正统元年(1436)重建城楼、瓮城、箭楼、闸楼,正统四年(1439)竣工,东直门建有正楼一座,月城
楼一座。各门外立牌楼,城四隅立角楼。又深其濠,两崖悉甃以砖石。原有的木桥更换为石桥。成化九
年(1473)城楼曾发生火灾,火灾后
重修。
清朝在嘉庆三年(1798)曾重
修城楼。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
联军入侵中国,进攻北京,在东直
门激战,后破城。东直门城楼遭到
了重创,一直未能修复。
民国初,1915 年,由于北京城
图2 :1915 年东直门城楼外侧(可见到环城铁路)
修环城铁路,从西直门经德胜门、安定门到东直门,和军工铁路相接,东直门瓮城和闸楼被拆除(图2)。
在箭楼后部两侧建 “之”字形砖蹬道。1927 年将箭楼拆除,仅存箭楼台基。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 年在东直门城门北侧开豁口,以利交通。1951 年,东直门城楼、安定门城楼
和箭楼、阜成门城楼、东便门的城楼和箭楼等6 座城楼曾经得到修缮。1957 年,北京市有关部门提出,
为了便利东郊飞机场建成后的交通,避免改建道路时多花费几万元费用,计划拆除东直门城楼。后来在
北京市人民委员会第24 次会议上,建筑大师梁思成据理力争,提出“原有的建筑要好好地利用它为城市
服务”,暂时得以保留,仅仅拆除城台上歇山顶。但是 1958 年箭楼城台还是没有摆脱被拆除的命运 (图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