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统古籍整理与数位化在华人社会与文化的意义与价值
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新 161 期
文稿
傳統古籍整理與數位化在華人社會與文化的意義與價值
∗ ∗∗
陳惠美 、謝鶯興
摘要
文字的書寫與書籍的刊刻流傳,是人類文明傳承的方式之一,中華
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方式,是以漢字作為載具來傳達。傳統漢字的書寫從
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到行書、楷書,有數種不同的字體;現今世
界通用的漢字,又分繁體字與簡體字的差異。然而現存傳統古籍,主要
是以繁體字刊印,而現代對傳統古籍的重新翻製,亦有原式翻印與簡體
字重排兩種。在繁、簡兩種字體並用之際,惟恐後人對傳統古籍的閱讀
與瞭解產生困難,仍需依前人對傳統古籍整理的模式持續進行,並藉由
現今科技加以數位化,文化的傳承才不致於受阻或中斷。
本文試從傳統古籍的整理與數位化的思考,在華人社會與文化的傳
承與發展中,探討所扮演的角色,代表的意義及產生的價值。
首先將先概述筆者近些年來對於傳統古籍的整理成果:古籍書目的
編製、線裝書志的撰寫,以及古籍數位化的嘗試。接著對於古籍整理在
中華文化的傳承,在華人社會與文化扮演的角色進行探討,具有「承先
啟後」的傳承地位。第三單元則探討古籍整理的意義,著重在前人的智
慧與心血將藉由古籍整理,後人仍持續瞭解傳統文化的內涵,不因文字
的差異而產生隔閡,可以「古為今用」 ,透過前人的經驗加快思想的進展
與文明的發展。第四部份探討古籍整理數位化在華人社會與文化的價值,
只要是使用漢字的華人社會,就能輕易的閱讀、瞭解並掌握前人的智慧,
踏著前人的肩膀往前眺望。
關鍵詞:傳統古籍、古籍書目、文化傳承
壹、前言
藉由文字的書寫以及書籍的刊刻印製,人類的文明得以傳承,中華文化
的傳承與發展,是以漢字作為表達的載具,先後透過抄寫、刊刻印刷來傳播,
後人得以經由書籍的閱讀,進行文化的沿習的承續,產生悠久的中華文化。
傳統漢文字的書寫,從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到行書、楷書,有數
∗ 僑光科技大學應用華語文系副教授
∗∗ 東海大學圖書館流通組組員
50
文稿
種不同的字體;現今世界通用的漢字,又分繁體字與簡體字的差異。然而現
存傳統古籍,主要是以繁體字刊印,現代對傳統古籍的重新翻製,亦有原式
翻印與簡體字重排兩種。在繁、簡兩種字體並用之際,惟恐後人對傳統古籍
的閱讀與瞭解產生困難,仍需依前人對傳統古籍整理的模式持續進行,並藉
由現今科技加以數位化,文化的傳承才不致於受阻或中斷。
貳、傳統古籍的整理與數位化
一、傳統古籍的整理模式
線裝古籍的整理,包含書籍的整理、考訂以及彙編成「書目」兩種。傳
統古籍的整理,從文獻記載可以得知,現存最早整理成書目且流傳下來,以
漢朝劉向《別錄》、劉歆《七略》二書為最早,《漢書.藝文志》即根據劉氏
父子的成果增刪而成。厥後藉由各史書的「藝文志」、「經籍志」著錄,宋代
以降的各藏書家書目、清代「四庫總目提要」至近代的「續修四庫總目」等,
1
或追隨「敘錄」、「提要」等方式撰寫「書志」,其主要是目的是可以「辨章學
術,考訂源流」。或僅著錄「簡目」:書名、卷數、冊數、作者、板本(刊刻年
代及刊刻者)。
目前各圖書館「線裝古籍書目」、國家圖書館的「中文古籍書目資料庫」
(或各圖書館自建的資料庫)等,主要以「簡目」的形式呈現,這類版本項目的
登錄,只要是受過訓練、耐得了煩瑣的研究生,基本上就可以勝任。
至於需進行板本的判斷,有時連學界老前輩也不免因一時疏忽,倒綳孩
兒。這之中的差距,除了基本的訓練外,有賴整理時的經驗累積、工作的細
心及參酌相關資料相互比對。
隨著科技的發展,古籍全文資料庫陸續建置產生,如「漢籍電子文獻資
料庫」(中央研究院)、「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中國基本古籍庫」等,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