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历史修改革练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科历史修改革练习

文科历史选修改革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兵制之弊在于:(一)兵力的逐渐腐败。(二)番戍之制:(甲)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既不便于指挥统驭,(乙)而兵士居其地不久,既不熟习地形;又和当地的人民没有联络。(丙)三年番代一次,道途之费,却等于三年一次出征……每逢水旱偏灾,又多以招兵为救灾之策;于是兵数递增。宋开国之时,不满20万。真宗末年,增至91万。仁宗时,西夏兵起。增至125万。 ——摘自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治兵之法,一曰汰冗兵而合营勇,二曰起民兵而立团练,三曰练旗兵而振满蒙,四曰募新制以精器械,五曰广学堂而联将才,六曰厚海军以威海外。” ——摘自康有为《上皇帝第三书》 (1)依据材料一,分析宋朝军事弊端导致的后果。对此王安石采取了哪些相应的军事措施?(6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的军事改革措施。王安石与康有为在军事改革的指导思想上有何相似之处?(6分)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4分)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 材料二 宋仁宗(1022-106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加增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1050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六万匹,粮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为: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万匹,粮三千零四十七万石。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社会各自面临哪些突出的社会问题?(4分)孝文帝、王安石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试图解决这些问题?(7分)(2)这两次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清代官修图书的制度与机构,至少可追溯到清入关前皇太极时期的文馆之设。天聪十年(1636),改文馆为内三院,顺治十五年(1658),改内三院为内阁,十八年六月,复改内阁为内三院。康熙九年(1670),又改内三院为内阁,另设翰林院。此后的官修图书,主要由翰林院承担,内阁、詹事府、内务府和雍正以后的军机处、方略馆,也都有修书或参与修书之责。 顺治年间,虽然连年征战,但摄政王多尔衮和清世祖福临,仍然谕令撰修了一批图书,如《赋役全书》、《人臣儆心录》、《资政要览》、《御注孝经》等,还曾下令纂修明史,但未能完成。 官修图书的类别,包括经学、史学、天文、历法、数学、农艺、文学等等各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康雍时期的官修图书不下100 种,大约平均三年编成两种书,乾隆时期不下120 种,平均一年编成两种书,这是以往任何朝代都无法与之相比的。而且,官修图书中卷帙繁多者为数不少,一书动辄百卷以至数百卷,更有10000 卷本的《古今图书集成》和收集3457 种著作、合计79070 卷的《四库全书》,都是中国书史中罕见的巨著。而这样的巨著出现在清朝前期,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 康熙帝命令修纂的《康熙字典》,是所谓“钦定”之书。乾隆年间,有王锡侯作《字贯》一书,其中有不少驳正《康熙字典》谬误之处,被统治者认为大逆不道,王锡侯全家因此被杀,《字贯》书版以及王锡侯的其他著作也均被销毁。——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官修图书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朝官修图书的影响。(7分) 材料一??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迁交执不可,安石传达室经义,出已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仅儇慧少年。???????????????????? ?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材料

文档评论(0)

jiaoyuguanli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