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武汉市高三九月调考解答解析
2015~2016学年度
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幽王为讨宠妃褒姒欢心,烽火戏诸侯,又废太子宜臼,立褒姒子为太子,申侯联合缯国、犬戎杀死幽王,立宜臼为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西周分封制受到冲击 B.宗法制引发贵族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C.周幽王厉行君主专制 D.申侯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宗法分封制
【命题立意】本题依托西周末年“烽火戏诸侯”的典故,旨在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能力1、2)
【试题解析】“烽火戏诸侯”反映周幽王利用分封制的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随从作战。由于幽王“烽火戏诸侯”,当犬戎入侵的时候,没有诸侯肯来救驾,周幽王战败死去。B项非“宗法制引发”, C项君主专制时代不对,D项申侯并不是维护了宗法分封制。
【试题答案】 A
2.有位先秦思想家认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由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以民为本 D礼乐典制
【命题立意】本题以先秦百家争鸣作为考查范围,旨在考查学生对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能力1)
【试题解析】材料体现统治者“君”对“民”的爱护,可以判定是儒家的主张,而A是道家的思想,B是墨家的思想,D与题干内容不合。
【试题答案】C
3.汉代董仲舒曾提出“屈君而伸天”的主张。这表明他主张
A.用天来限制皇权 B.用天来加强君权
C.加强中央集权 D.使儒学处于独尊
【命题立意】本题以汉代董仲舒儒学作为考查范围,旨在考查学生对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能力1)
【试题解析】材料体现董仲舒主张要用“天”的权威限制皇帝的权威。B项加强君权与“屈君”矛盾,C项材料没有体现,D项材料没有体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试题答案】A
4在中国古代,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经学,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学习的内容有所不同(见下表格)。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西汉
宋朝
经学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十三经(于唐十二经上添《孟子》)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命题立意】本题以西汉、宋朝不同时期知识分子学习经学内容的变化为依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把握宏观历史背景的能力。(能力1、2)
【试题解析】A项陈述的事实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B 项陈述的事实缺乏明确的时间概念,D项发生在宋明。
【试题答案】C
5“吃醋”一词源于《隋唐嘉话》的一个典故:唐太宗赐给官员任瓌两名宫女,任瓌之妻柳氏坚决拒之,唐太宗遂召柳氏觐见,让宫女端来一杯醋,谎称毒酒,威胁柳氏若不接受皇命就将之赐死,柳氏毫不犹豫的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唐太宗也无可奈何。柳氏这样做主要表明了
A唐代社会风气开放 B唐太宗开明专制
C唐代社会经济繁荣 D唐市民文化熏染
【命题立意】本题叙述了《隋唐嘉话》的“吃醋”典故,旨在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能力1、2)
【试题解析】“吃醋”典故说的是柳氏这位妇女敢作敢当,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唐代社会风气比较开放。B项中“唐太宗”是外因。C项经济繁荣与材料缺乏直接联系,D项市民文化熏染与材料缺乏直接联系。
【试题答案】A
6朱熹指出:“‘用人之仁,去其贪。’盖人之性易得偏。仁缘何贪?盖仁善底人便有好便宜底意思。今之廉介者,便多是那刚硬底人。”朱熹认为“贪”的根源是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政治制度的缺失
C.社会风气的影响 D.人性的复杂微妙
【命题立意】本题以朱熹对“贪”的看法为考查范围,旨在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能力1)
【试题解析】材料体现仁善之人有贪便宜的毛病;那些廉洁自持者却大多是刚硬竣刻之人。说明了其根源所在:“人之性易得偏”。 A、 B 、C项均不是对朱熹观点的正确反映。
【试题答案】D
7.(明代)农民越来越深地卷入市场网络之中。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福建、广东等地则利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材料说明
A明朝农产品商业化程度提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