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 9月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_33.No.5
第33卷第5期 Joum~ ofYunnanMinzuUnive~ity (Soci~ Sciences) Sep.2016
满蒙在藏汉之间
《清史稿 ·德宗本纪》涉藏史事之编纂
李思清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摘 要: 《清史稿 ·德宗本纪》的 “瑞洵初稿” “终订底稿”和正式刊本对涉藏史事的记载,经历了较为审慎的
删改过程。这些删改大体妥当,也偶有失误。清史馆同人 中,满、蒙、汉各族文士均有, 《德宗本纪》涉藏史事之编
纂 ,堪称满、蒙、藏、汉四族之间的一场 “史学合奏”,其中体现的多元民族一统史观并非汉族文人的一厢情愿,而
是清史馆内各族文士的自觉和共识。
关键词: 《清史稿 ·德宗本纪》;涉藏史事;多元民族一统史观;族群关系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7X (2016)05—0083—10
清史馆同人中,满、蒙、汉各族文士均有。汉 《清史稿 ·德宗本纪》初稿的编纂者,是清史
族文士更重史例、史法,即偏重 《清史稿》的学 馆协修瑞洵。瑞洵系清代大学士琦善之孙,乌鲁木
术质量。赵尔巽、瑞洵、金梁等旗人则视国史如家 齐都统恭镗之子,其家族在清代十分显赫。他虽然
史,表现出浓重的家国情怀。这是清史馆内的族 籍隶满洲正黄旗,先世实为蒙古人, “为元裔巴图
群关系在 《清史稿》编纂过程中的体现。旗人之 孟克大衍汗之后”②。 “大衍汗”即著名的达延汗,
所以主修 “满传”及重视 “本纪”,这有他们 自己 成吉思汗第十四世孙,明朝时期蒙古大元可汗。⑨
的情感因素在内,当然也是史馆分工的结果。例如 《德宗本纪》瑞洵初稿涉藏史事 116条,经多轮校
光绪、宣统两朝本纪因为距离过近,很多当事人是 改之后,保留49条。李哲明和金梁也参与了审校。
仍然在世的民国高官,宣统帝本人仍居紫禁城中, 尽管族群身份各异,但清史馆同人共同致力于确立
这使得史事的取舍及人物的褒贬都不易措手。纂修 中华本位和民族一统的历史框架,这是与史学层面
人员甚至把这种畏难心理写进了 《清史稿 ·宣统 的 “正史体例”相互依存的。④ 《德宗本纪》中的
本纪》的赞语中: “虞宾在位,文物犹新。是非论 涉藏史事之编纂,堪称满、蒙、藏、汉四族之间的
定,修史者每难之。”(《清史稿》卷二十五)故光 一 场 “史学合奏”,自然也与民国时期的汉藏关系
绪、宣统两朝本纪的初稿并没有交付汉族文士,而 颇相呼应 。
是由角色身份颇为特殊的瑞洵完成的。
【作者简介】李思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近代室助理研究员,文学博士,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
① 已有学者注意到这一点。刘海峰曾指出,清史馆主要由桐城古文派和八旗派组成 ,前者以柯劭志居首,后者以赵尔巽
居首。在实际撰述中,“桐城派多主文,八旗派多主义;汉人主汉传,旗人主满传;汉人重列传,旗人重本纪。”见刘
海峰: 《(清史稿)撰述人及其关系考》, 《史学月刊》2003年第2期。
② 铃木吉武: 《犬羊集 ·序》,见瑞洵: 《犬羊集》,1934年刻本 ,北京 :首都图书馆藏。
③ 据蒙古社会科学院藏 《阿勒坦汗传》所载成吉思汗后裔世系。参见珠荣嘎译注: 《阿勒坦汗传》,呼和浩特:内蒙古大
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 188页。
④ 金梁将满文老档译成汉文刊行,后又整理盛京大内崇漠阁旧档,赵尔巽为之 “跋” 日: “惜满文老档,册帙过多,未
易付印,是编当早刊行,既免散失,且补国史所不及。幸息侯速起图之。”赵尔巽此处所说的 “国史”,是他作为清史
馆馆长对 “清史”的定性。 《清史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