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关刑法方面毕业论文
有关刑法方面毕业论文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了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利益,根据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有关刑法方面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刑法方面毕业论文篇1 浅析诈骗罪若干问题
论文摘要 诈骗罪是常见的财产犯罪之一,由于我国刑法对于诈骗罪的规定比较简单,而现实生活的情节复杂多样,容易与其他犯罪发生重合,因此在认定时存在较多的争议。本文对诈骗罪犯罪构成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司法实践中诈骗罪与民间借贷的界限进行了区分,以期能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论文关键词 诈骗罪 犯罪构成 民间借贷
一、诈骗罪的犯罪构成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办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豍我国《刑法》第266条规定了诈骗罪,但规定的比较简单,在实践中容易发生争议,有必要进一步明确。下面就诈骗罪构成要件的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诈骗罪的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是指刑事法律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竖诈骗罪的犯罪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通常认为侵害了本权人的所有权和占有人的经济利益,即构成诈骗。财产的所有权,指的是所有人对其拥有的财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需要注意的是财产的所有权人也就是本权人并不始终占有该财产,实践中,财产的本权人和第三人对于实际占有人实施欺诈取得财物的情形经常发生,应依据不同的情况加以区分。
1.无因管理。对于发现漂流物、遗失物、遗忘物、埋藏物而管理的人而言,是合法占有。由于我国并没有规定先占制度,管理人并不能取得上述财产的所有权,所有权人有权要求管理人返还财产。如果其所有人采取诈骗的手段从管理人手里取得了财产,并没有侵犯管理人的经济利益,管理人并没有经济损失,因此不构成诈骗罪。但是第三人以欺诈的手段从管理人手里取得上述财产,由于其侵害了所有人的经济利益,自然构成诈骗罪。
2.善意取得。在我国,善意取得是合法取得财产所有权的方式之一。善意取得人对取得的财产享有所有权,原所有人则丧失了所有权。如果原所有人以欺诈的手段从善意取得人手里获得财物,侵害了善意取得人的财产所有权,应定为诈骗罪。如果是恶意取得,原所有人并没有丧失所有权,此时从恶意占有人手里诈骗取得的财产,则不构成诈骗罪。如果第三人以欺诈的手段从恶意占有人手里取得财物,则是侵害了原所有人的经济利益,构成诈骗罪。需要注意的是,犯罪所产生的赃款、赃物并不适用善意取得,所以所有人以诈骗手段从占有人手中获得财产的不构成诈骗,但是第三人以诈骗手段取得的,则是侵犯了所有权人的经济利益,构成诈骗。不当得利的分析方法与此相同,本文不在赘述。
3.非法的债权债务。对于非法的债权债务,如高利贷、赌债、嫖债,以诈骗的方法获得免除债务的,是否构成诈骗应根据不同的债权债务具体分析。一个行为构成刑法上的犯罪,必须以刑法的评价为标准,同时也要看行为本身的特征,是否被一般群众所接受。相同性质的法益,其本身特性不同,刑法对其评价也不同。赌债、高利贷、敲诈勒索均是非法的债权债务,但是刑法对其评价却不相同。我国刑法承认赌债、高利贷、嫖债等一些非法债权的的债权人享有财产性利益,因此赌债、高利贷、嫖债的债权人向债务人索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这些债务是双方当事人合意的表现,也能够为一般群众所接受,故此,债务人以诈骗的方法免除债务的,构成诈骗罪。但是,在非法债权中,债务并非债务人同意的,而是债权人强加的,债务人用欺诈的方法免除债务的,不够成诈骗罪。
(二)诈骗罪的行为方式
根据刑法规定,诈骗罪的行为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虚构事实,即捏造根本不存在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指行为人隐瞒了客观存在的事实。行为人采取欺诈手段,使被害人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从而仿佛是自愿的交出了财物。行为方式是区分诈骗罪与其他犯罪的关键。
1.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并且使被害人陷于错误的认识。行为人的欺诈行为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两种方式。通常情况下,行为人是虚构将来的事实作为诈骗手段,如谎称自己有关系,可以帮助被害人上大学、就业或者免于法律制裁,或者以将来获得高额的利息为诱饵来骗取被害人的财物。实践中,行为人往往以所托请的事项具有不确定性,自己并无非法占有的目的为由进行辩解。这时候,要对行为人的辩解进行调查,可以调查行为人的职业、地位,可以与行为人所辩称的关系人进行联系来揭穿行为人的谎言。行为人采取的手段、方法既可以是语言欺诈,也可以是动作欺诈。但是,无论是语言还是动作,都必须达到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在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与被害人处分财产之间应有因果关系,被害人是基于行为人的欺诈行为而产生错误的认识。如果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旅游业毕业论文.doc
- 旅游文化毕业论文.doc
- 旅游文化产业论文.doc
- 旅游文化方面的论文.doc
- 旅游毕业论文投稿.doc
- 旅游毕业论文文档下载.doc
- 旅游毕业论文电子稿下载.doc
- 旅游毕业论文相关范文发表.doc
-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范文.doc
-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投稿.doc
-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过程装备学科前沿》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doc
- 2025年全国最新《链工宝安全生产月》知识竞赛试题题库与答案.docx
- 2025年幼儿园清明节主题班会.pptx
- 2024年四川乐山夹江县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4人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5服务行业人员过关检测试卷含完整答案详解【网校专用】.docx
- 2025服务行业人员过关检测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docx
- 2025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模拟卷二含解析.doc
- 2025服务行业人员过关检测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研优卷】.docx
- 广东省中山市华侨中学2024年高考英语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doc
- 2025服务行业人员过关检测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精选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