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黑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摘要:本文探析了黑土文化的历史渊源,概括了当代黑土文化的美学特征,并对黑土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黑土文化来源于少数民族文化、流人文化、侨民文化的融合,具有多元共生、内涵丰富;朴厚拙雅、原生自然;阳刚大气、雄浑壮美的特点,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会更加主流化。
关键词:黑土文化;美学特征;发展趋势
东北地区是世界上三大寒地黑土带之一,黑土文化,即得名于这广袤、浑厚的黑土地,黑土文化是中国多元地域文化中的重要一元。随着黑土文化的发展,黑龙江本土人士的文化自觉性日益提高,打造地域文化品牌意识加强。黑土文化如同山野里的百合花正以旺盛的生命力在古老的华夏大地怒放不衰,从处于边缘地带的小传统亚文化向大传统主流文化进军。
一、黑土文化的历史渊源
黑龙江地处我国最东北边陲,平原、丘陵、山地、草原多种地形地貌兼俱,冬季漫长寒冷多雪、夏季短促湿热多雨,植被与物产资源丰富,独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对各族人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逐渐形成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黑土文化。?魍逞?术界通常认为东北地区是中华文化的非主流地区,是处于弱势的受中心文化区辐射影响的边缘地带。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有力证明了东北地区与中原一样具有厚重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例如,辽宁、内蒙的“红山文化”遗存是与中原汉文化曾经并存的远古原生文化;黑龙江则有哈尔滨阎家岗二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人类遗址以及齐齐啥尔昂昂溪出土的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存。黑土文化和华夏大地上任何一种地域文化一样也是在民族迁徙交流的过程中对各民族文化加以吸纳融合形成的独特的地域文化,而且在不同的文化领域呈现出同样的兼容并的蓄的特点。
东北的黑土文化发展到今天,文化因子更加复杂,既有原驻少数民族淳朴的民族风情,也有流人文化注入的汉族风俗,同时受到不同历史时期俄侨、日侨及犹太移民带来的外来文化影响。这种文化形态受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影响,经过漫长的岁月积累沉淀,已经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地域文化特征。
(一)少数民族的原初宗教与文化
东北的原初居民是境内的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锡伯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柯尔克孜族、赫哲族、俄罗斯族等。他们都有各自的文化信仰和生活习俗,他们大都信奉萨满教。萨满教是“原始宗教的一种晚期形式”,“萨满”是通古斯语,意思是因“兴奋而狂舞的人”。[1]萨满教最大的特点是万物有灵,神无处不在,神灵众多分工细致。萨满教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很自然地融合了佛教和道教。随着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的流入,萨满教的神谱成分也更加复杂多样。史仲文认为中国人见神就敬,是神就拜,周作人认为中国人的思想全是萨满教的,思想里法术的成分要比宗教的多得多。[2]他们的言论都体现了萨满教随着黑土文化的勃兴与汉文化的交融后早已影响到中国主流文化思想。
黑土地上的各个少数民族都创造了自己民族的灿烂文化艺术,有着浓郁、蛮荒的神秘气息和宗教色彩,伴随着各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演唱歌谣等口头文学的传播而发展。比如,蒙古史名著《蒙古源流》、赫哲族著名口头说唱文学“伊玛堪”,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的“牧歌”、“猎歌”和舞蹈。满族也有着有别于汉文化的精神气息,满族文学家、词家纳兰性德和当时汉人词家朱彝尊、陈维松并列为“三大词家”。
(二)以汉族为主体的流人文化
自古以来就有中原民族或主动或被动地迁徙到东北,自清代以来有五次较大规模的移民:(1)清初的戌边移民;(2)清末的御俄移民;(3)民国的逃荒迁徙;(4)伪满时的殖民移民;(5)建国后开发东北、支援边疆建设移民。随着人口的大量迁徙,带来了文化的交融,中原的农耕文化和东北原住民的游牧文化、渔猎文化相互碰撞、融合。这使得中原文化影响到东北地区的语言文字、饮食习惯、生产生活、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并逐渐的成为东北的主要文化。现当代的东北,除少数民族地区保留少量原有的民俗习惯外,农耕文化已经成为主要的文化样式。最早见诸于文字记载并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影响的文人创作是渤海诗人杨泰师、王孝廉以及清朝“文化流人”吴兆骞等人的诗作。
清朝初期被称为“文化流人”的从中原流入东北地区有较高文化或某些专长的官吏或文人,大约有150万。他们在东北地区从事各种文化教育活动,在东北黑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有一位叫郝浴的流人书画家,留下了一幅工笔雪景作品《银州大雪图》,描绘的是铁岭一带雪景。在20世纪50、60年代十万官兵开发北大荒,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又为黑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大批的文化青年在黑土地上辛勤开垦耕耘,在垦荒劳动之余进行文艺活动,响誉全国的北大荒版画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还有鲁艺在东北的影响也影响了黑土文化发展,为后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utoFormR6实例讲解-拉伸.ppt
- 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日管控记录表、周排查记录表、月调度记录表(1).docx VIP
- 金元浦-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版)第十三章.ppt VIP
- 二杨梅素基二硒醚在肿瘤方面的药物应用.pdf VIP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docx
- 一种固定式高倍数泡沫产生器.pdf VIP
-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_2020430155529.ppt VIP
- 【MOOC】《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答案.docx VIP
- 1.2互联网应用的基本特征(教学课件)-第1册信息科技同步教学(河北大学版2024新教材).pptx VIP
- 某文旅项目施工合同模板.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