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课件-北师大版.pptVIP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课件-北师大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课件-北师大版

李清照 1084—1155),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生于两宋之交。 元杂剧的结构 楔子——交待人物和故事情节(序幕) 第一折“起”——开端 第二折“承”——发展 第三折“转”——高潮 第四折“合”——结局 旦——女主角 末——男主角 净——刚强凶猛的人物 丑——滑稽的角色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 ——窦娥在刑场的唱词 (2)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 * 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一、意境悠远的宋词 1、词有什么特点? 2、找出两宋时杰出的词人及代表作,体会他们的词风。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江 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北宋文学家 (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都在文坛上享有名望,人称「三苏」。 豪迈奔放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清新淡雅   《声声慢 .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 了得! 辛弃疾纪念馆 《破阵子 ? 醉里挑灯看剑》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号稼轩居士。济南人。 忧国忧民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 李清照 苏轼 作品风格 代表作 作者 对比牢记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豪迈奔放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声声慢·寻寻觅觅》 委婉含蓄 清新淡雅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慷慨激昂 豪迈悲凉 1、什么是元杂剧? 它是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宾白相结合,演出一个完整故事的戏曲形式。 2、元杂剧的剧情通过哪几步展开?主要有哪些角色?在中国文学史上它有什么地位? 3、元代最负盛名的剧作家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 4、介绍一下散曲的情况。 元代杂剧人物 二、“感天动地”的元杂剧 元代杂剧人物 结构严谨 元杂剧的角色 角色鲜明 关汉卿 大都人,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感天动地 通俗易懂 散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散曲是由诗词演变而来、可以配乐演唱的歌曲, 起源于民间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形式简单,坦率 真挚,清新纯朴,为市民所喜爱。 毛泽东晚年曾对人讲,他将《资治通鉴》这部300多万字的 史书读过17遍。这真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 毛泽东的藏书中,既有《资治通鉴》的线装本,又有1956年初版的点校本 这两种不同版本的同一史书里,都留有他圈点批画的笔迹和记号。 现在,一部线装本《资治通鉴》仍静静地放在中南海毛泽东故居里。可以说,《资治通鉴》伴随毛泽东走过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三、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 “善可为法,恶可为戒” 毛泽东说:“是让统治者把历史当作 一面镜子,照照自己。” 史学巨著 (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3)这本书的体裁是什么? 《资治通鉴》残存墨迹 读史感悟 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 ——(清)王鸣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