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武汉市旅形象定位及策划
武汉旅游形象定位及策略
摘 要
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地处全国腹心,得中独厚;扼黄金水道之中游,得水独优;并以其“汗江交汇”、“龟蛇对”、“三镇鼎立”、“湖群环绕”等特有景观成为我国大城市中独具“水、桥、山、楼、寺”等多元旅游资源组合的城市,可谓人文、自然景观皆有,古代、近代景点兼备。然而,尽管武汉市的山多水多历史遗迹多,好山好水未必好玩,武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难以令人乐观,它既无叫得响的名牌旅游产品,也未有世人眼里树产起独特的旅游形象。以旅游业的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国主要旅游城市相比,1994年武汉市旅游接待总人数仅有13.19万人,居第17位,这说明武汉市旅游业还处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温冷地带。为何武汉市旅游业难以升温?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问题增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然而武汉市旅游业仍然迟步不前。因此,分析探讨武汉市旅游发展策略意义重大。
笔者主要从武汉市旅游发展的现状及现有的定位展开分析,然后找出影响武汉市旅游发展定位的因素,从多方面剖析对武汉市进行定位和策划,最后根据武汉市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以华中人文山水苑,近代历史大舞台给武汉定位.
关键词: 旅游 形象 定位 历史 地理 策略
第一章 武汉市旅游形象现状分析 4
1.1江城三菜一汤,山水苑 4
1.2武汉市城市圈旅游业态 4
第二章武汉市发展现存的问题 5
2.1缺乏个性形象定位 5
2.2资源不尽丰富 6
2.3旅游发展高速度低质量 6
第三章 影响武汉旅游形象定位的因素 8
3.1地理位置 8
3.2历史背景 9
3.3客源分析 10
3.4旅游交通 11
3.5旅游酒店 12
第四章武汉市旅游形象定位及塑造策略 12
4.1华中人文山水苑,近代历史大舞台 12
4.2.1加强资源开发与设施建设,突出主题形象。 13
4.2..2.善识别符号,改善景区形象。 13
4.2..3改善接待条件,改造城市形象。 13
4.3形象宣传策略 14
4.3.1因“客源地”制宜地开展形象宣传。 14
4.3.2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加强形象宣传。 14
4.3.3利用公关与节事活动促进形象宣传。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第一章 武汉市旅游形象现状分析
1.1江城三菜一汤,山水苑
武汉旅游卖点归结来说就是“三菜一汤”——黄鹤楼、归元寺、省博物馆、东湖。而这四个景点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集,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也相去甚远,不能让外地游客形成对武汉的总体印象。
武汉没有因旅游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旅游业应该是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一个城市旅游业是否发达,关键不是在于观光旅游上,而在于旅游观光带动的餐饮、住宿、娱乐、购物这些行业的发展。武汉在这方面就的政策机制很不完善,观念也很落后。绝大多数游客来武汉,仅限于对黄鹤楼、归元寺等几个较著名景点的参观。能够较长时间停留的一般为本地游客和周边城乡游客。而外地游客及外国游客在武汉的停留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一天。武汉长期扮演着旅游中转站的尴尬地位。这样游客能够在这里购物消费和娱乐的时间就大大减少了。而旅游业各部门的相互割裂,正式武汉扮演这种角色的重要原因。(点) 226 个,资源类型包括6 大主类②、17 个亚类;其中,亚类占《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所列31 个亚类的5418 %。资源主类中,建筑与设施112 处,占总数的4916 %;水域风光46 处,占总数的2014 %;生物景观32 处,占总数的1412 %;地文景观21 处,占总数的911 %;另外,遗址遗迹14 处, 气候气象景观1 处。资源亚类中,综合人文旅游地51 个,占总数的2216 %;居住地与社区37 个,占总数的1614 %;天然湖泊与池沼36 个,占总数的1519 %;树木类景观区30 个,占总数的1313 %;另外,综合自然旅游地17 个,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11 个,景观建筑10 个,地质地貌过程形迹4 个;河段5 个;泉5 个;野生动物栖息地2个;天气与气候现象1 个(避暑胜地) ;史前人类活动场所3 个;水工建筑4 个;交通建筑2 个;单体活动场馆3 个;归葬地4 个。
人文旅游资源占优势,文物古迹多。武汉城市圈人文旅游资源占总数的5518 % ,主要是文物古迹,共79 个,占总数的35 %。从自然旅游资源来看,城市圈多湖泊风光和森林公园。
资源过于集中,地区分布不平衡。城市圈旅游资源45 %集中在武汉市,使拥挤的城市和交通更加拥挤,从而降低了景区的吸引力,而对于旅游资源较少的城市而言,因不成规模而受到冷落;这使得圈内城市旅游形象不对称。
资源等级质量较好,开发潜力大。武汉城市圈国家级和省级旅游景区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专家共识(2022).pptx VIP
- 2025北京中船集团旗下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校园招聘7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构网型储能应用于电压暂降治理的研究 (1).pdf VIP
- 译林版四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新质教学课件(配2025年秋改版教材).pptx
- ACARS介绍_原创文档.pdf VIP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配2025年秋新版教材).docx VIP
- +第一单元第2课《生活之美》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pptx VIP
- 朱自清—春预习课件.ppt VIP
- 50米快速跑单元计划.doc VIP
- 中小型代理商易助B级认证考试(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