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基本数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球的基本数据

地球的基本数据(1980大地测量标准系统)   1979年12月在澳大利亚召开的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大会通过了以下列最新大地测量常数为依据的“1980大地测量标准系统”:   真空中的光速 c=(299792458±1.2)m·s–1   万有引力常数 G=(6672±4.1)×10–14 m3·s–2·kg –1   地球自转角速度(概略值)ω=7292115×10–11 rad·s–1   包含大气层在内的地心引力常数 GM=5) ×107· m3·s–2   纯大气层的地心引力常数 GMA=(35±0.3)×107· m3·s–2   力学形状系数(不包括因潮汐所引起的永久变形)       J2 =(108263 ±0.5) ×10–8       J3 =(–254±1) ×10–8       J4 =(–162±1) ×10–8       J5 =(–23±1) ×10–8       J6 =(55±1) ×10–8   地球赤道半径 a=(6378137±2)m   赤道上的标准重力 re=(978033±1) ×10–5 m·s–2   扁率 1/f=(298257±1) ×10–3   大地水准面上的位势 ω0=(6263686±3)×10 m2·s–1   三轴参数(概略值)   赤道椭圆扁率 1/f1=90000   赤道面椭圆的长轴轴向 λ1=15°(西经)   重力潮汐常数(现用值)δ=1.16   c和G的数值及标准误差引自“CODATA物理常数系统(1973)”。其它常数的标准误差均为实际精度。ω值所给出的数据准确到最后一位。 碧声   地质年代表也在与时俱进。我们来探寻一下它诉说的故事,和它自己的故事。      托好莱坞的福,至少有一个地质年代的名字妇孺皆知:侏罗纪——虽然有人认为,从其中出现的恐龙来看,这部电影改叫《白垩纪公园》更加合适。对地质或古生物略加注意的人,或许还听说过震旦纪、寒武纪、三叠纪和第四纪等等。乍看上去,这些名字就像那些标记它们的岩石一样稳固。但实际上,地质学也有着自己的流行时尚,人们划分和称呼地球历史的方法,也像发型和时装一样,正随时间悄悄地变化……      岁月之书   地球有非常漫长的历史,化石是千万甚至几亿年前古代生物的遗迹,这在今天看来是极普通的常识。但它们成为科学常识的时间并不久远。   世界的古老和大地的沧桑巨变,体现在不少民族的神话传说里,但那只是信仰、原始哲学观念,或者出于对自然灾害的记忆而进行的艺术加工。古埃及僧侣和婆罗门教徒都注意到地下的化石,但可能只用它们来支持世界重复毁灭和创生的教义。中国学者朱熹在12世纪描述了高山上石头里的螺蚌壳,想到它们来自水中,但马上上升到“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变而变刚”的大道理,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这个“格物”格得很是不到位——中国传统文化向来轻视对自然的观察和实验,沧海桑田的话只在诗文里做得好看。偶尔出一两个沈括和徐霞客,事业也罕有人继承发展,实在是可惜得很。   在古希腊学者的自然哲学成就中,地质学并不突出,但以其时代而论,也相当不简单了。色诺芬尼认为,在内陆甚至高山上发现海贝壳,是海陆变迁的证据。亚里斯多德说,海陆分布不是永久不变的,陆地和海洋会相互转换,并且这些变化是有规律的。史脱拉波则提出陆地会升起和沉陷,导致海水的涨落与泛滥。随着古希腊文明的中断,这些思想没有继续发展下去。在一千多年里,基督教在西方世界占据统治地位,圣经的宇宙观成为神圣教条。现代科学开始追溯自然历史的过程,为此遭遇了许多阻力。 化石   1650年,爱尔兰阿玛的大主教厄瑟推测,地球(或者说整个宇宙)的创生年代,是耶稣诞生前4004年。这个并不曾见于希伯来或其它旧典籍的数字,从1701年起被印在教会审定的圣经创世纪第一页边上,几乎被看作与圣经正文一样重要。现代地质学在欧洲诞生的过程中,花了很多力气来跟这个今天看上去滑稽可笑的数字对抗(它后来甚至被推算得精确到几点几分)。至于化石,信奉宗教的学者说它们是石头受天体作用形成,或由地层中的物质偶然凝结而成,或者干脆就是“造物主的戏谑”。到不得不承认化石是生物时,他们又说这是诺亚大洪水毁灭万物的证据。但化石在地下是分层分布的,各层生物有明显差异,这决非一次洪水能够做到。   17世纪的丹麦科学家斯泰诺,总结了15世纪以来的地质构造思想,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地层最初沉积下来时都是水平的,如果没有受到剧烈活动影响而改变位置,那么应该是先沉积的、较老的地层在下,后沉积的、较新的地层在上。这看起来实在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用汉朝大臣汲黯抱怨汉武帝用人的话来说,无非就是“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但这个“地层层序律”在地质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它揭示了地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