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班公湖-怒江地层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班公湖-怒江地层区

浅析班公湖-怒江地层区 摘要:该地层区位于狮泉河蛇绿混杂岩群以北、测区东北角坦嘎一带,主要出露有侏罗纪—早白垩世班公湖蛇绿混杂岩群和侏罗纪木嘎岗日岩群复理石相沉积。向东向北均延出图外,向西被乌木垄花岗岩侵入,分布面积约500 km2,多数地带被朗山组灰岩角度不整合覆盖。 关键词:班公湖-怒江地层区,班公湖蛇绿混杂岩群,木嘎岗日岩群 班公湖蛇绿混杂岩群 班公湖蛇绿混杂岩群空间上位于狮泉河蛇绿混杂岩群以北,南与狮泉河蛇绿混杂岩群在保昂扎附近以断层为界相汇合,向北延出图外,测区延伸约38km,出露宽度为10km左右,北以断层为界和木嘎岗日群相接,南以断层为界与拉贡塘组相接。班公湖蛇绿混杂岩群与狮泉河蛇绿混杂岩群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班公湖蛇绿混杂岩群构造线方向为NNW向, 图2-40 西藏日土县热帮错一带班怒带南缘路线剖面 而有别于狮泉河蛇绿混杂岩群NWW—近EW向的构造线方向。与狮泉河蛇绿混杂岩群形成一个较大的交角。班公湖蛇绿混杂岩群由偏东的保昂扎和偏西的嘎布勒两个条带组成,中间被乌哥桑二卡花岗岩阻隔。该蛇绿混杂岩群大部分地带由变质超基性岩组成基质,局部为砂板岩基质,枕状玄武岩、辉绿岩墙群、硅质岩、碳酸盐、浊积岩岩片等混杂其中,具典型的基质、岩片二元结构(图2-40)。班公湖蛇绿混杂岩群总体上具有较强的变质变形,多以褶皱产出,板劈理发育,岩石总体较破碎,多字型构造,膝折等多见,层内的顺层揉皱发育。岩片总体上呈与构造线方向一致的一系列透镜产出,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基质: 班公湖蛇绿混杂岩群大部分地带由变质的辉橄岩、橄辉岩或蛇纹岩构成基质;局部由砂板岩构成基质。基质和岩片一起构成褶皱,组成了一个变形相对较强的构造层次。 (1)变质超镁铁岩基质 该类基质岩性由辉橄岩、橄辉岩、硅化、菱美矿化蛇纹岩组成,岩石色率较深,呈灰黑—墨绿色,蛇纹石化强烈,蛇纹石含量可高达70-80%,局部沿裂隙有纤维状蛇纹石生成。受韧性剪切应力的作用,该类岩石碎裂程度高,局部由于强烈的碎裂和硅质脉体的穿插发生腿色现象。从碎裂角砾和新生脉体揉皱(图2-41)判断该韧性剪切具有左旋剪切的性质图(2-42),总体上该类岩石有较强烈的硅化,局部有绿帘石化现象。 图2-41班怒带辉橄岩基质中的脉体揉皱现象素描 图2-42 蛇纹岩透镜体指示左行走滑 (2)砂板岩基质 该类基质主要出露于班公湖蛇绿混杂岩群北侧图幅边部,向北延出图外,主要岩石类型有灰色粉砂质板岩、灰色变粉砂岩、灰白色岩屑杂砂岩、变长石砂岩等组成,该类岩石总体上构成班怒带内相对有序的部分,岩石在大部分地段原始沉积层理仍有保留,板理或糜棱面理置换不完整,但受糜棱岩化作用的影响,局部变形强烈的地带出现了杆状构造、石香肠构造、眼球状构造等。 岩片 班公湖蛇绿混杂岩群由基质、岩片二元结构组成,该带内岩片类型主要有玄武岩岩片、辉绿岩岩片、硅质岩岩片、浊积形成的砂板岩岩片等,灰岩岩片只零星见到而且规模较小。各类岩片在平面上均呈不规则透镜体或条带相互混杂,岩片以脆韧性断层为界混杂于基质中,岩片长轴方向多与构造线方向一致,岩片大小不一,大者长轴可达3-4Km,岩片普遍具程度不等的糜棱岩化作用、硅化、碳酸岩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具普遍性,局部有孔雀石化现象。需说明的是班怒带内蛇绿岩总体由底部超镁铁质岩→堆积岩系→基性侵入岩→枕状熔岩→上覆硅质岩(图2-43)各组份是比较齐全的,底部超镁铁质岩构成了混杂岩带的基质,其余各组份以岩片混杂其中。 (1)玄武岩岩片 该类岩片是班怒带内分布最广的一类岩片。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枕状构造的枕状玄武岩,该类岩石中多含有角砾,岩枕长轴一般为30-50cm±,呈椭圆形—近似圆形,玄武岩内有大量辉绿岩脉穿插,含量最大可占50%以上,该类岩石多发育网环状裂隙,枕内发育气孔构造,岩石多具细碧岩化现象。另一类是不具有枕状构造的玄武岩,该类岩石多呈灰绿色,板劈理较发育,普遍具糜棱岩化现象,局部矿物发生了重结晶,但仍残余有熔岩结构。局部板理化玄武岩中夹有角砾、角砾几乎未变质形,大小为5-20cm不等,近椭圆形—圆形,角砾呈绿色,具有较多气孔,个别类似火山枕。在班怒带南侧糜棱岩化作用较强区域,玄武岩在韧性剪切带内由南向北经历了由玄武岩→板理化玄武岩→玄武质片岩的递进变质过程。并在玄武质片岩内伴有2×0.3cm的硬绿泥石形成,硬绿泥石局部有定向。总之,该类岩片呈大小不一的构造透镜体出现,板理化强烈,与板理化方向一致的顺层揉皱发育(图2—44),岩石普遍具较强烈的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现象。 (2) 文世宣于1979年命名,创名地点位于改则县木嘎岗日主峰东南,原义指不整合伏于第三系棕红色碎屑岩之下代表中侏罗统的一套深灰色、灰黑色、灰绿色砂岩、泥岩夹硅质灰岩、灰岩凸镜体的地层。西藏区调队在1:100万改则幅、日土幅及《西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