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县红薯新品种筛选项目实施效果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docVIP

龙山县红薯新品种筛选项目实施效果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山县红薯新品种筛选项目实施效果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龙山县红薯新品种筛选项目实施效果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红薯新品种及组装配套高产技术的推广,是龙山一段时期重大农业科技推广项目。龙山县长期以来红薯生产中存在单产低(鲜薯产量18 t/hm2左右)、品质差(鲜薯淀粉含量16%以下)、效益低(纯收入2 100元/hm2左右)等突出问题。为了充分挖掘红薯生产潜力,促进红薯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龙山县农业局进行了红薯新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推广。 1项目实施概况 该项目于2007—2010年在兴隆、白羊等红薯主产区成建制实施,面积10 392.60 hm2,其中2007年201.00 hm2,2008年2 433.33 hm2,2009年3 414.20 hm2,2010年4 344.07 hm2,覆盖了3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312个村,25 835户农户,106 561人。2005—2006年筛选良种;从大专院校、科研场所引进优质高产良种进行品比和小面积示范,优中选优,选择适合龙山地区生态条件的优质高产良种。2007年从河南引进豫薯868在新城乡一农户田里试种400 m2;2008—2009年一方面引进86-21、湘福1号、美国SL-9、豫薯7号等优质高产良种进行品比,精选适合龙山县生态条件的优质高产良种扩大示范,另一方面开展不同播期、种植密度、施肥量、施肥方法等相关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探索红薯新品种的高产途径;2009年秋,龙山县委县政府根据农业局建议,从2010年起,把红薯新品种及组装配套高产技术的推广列为今后一段时期龙山重大农业科技推广项目。 2实施效果 2.1增产效果显著 红薯收获前,由县科技局、农办、统计局、农业局等单位组成联合测产验收小组,并邀请州农业局专家及有关乡镇领导、农民技术员及村组干部参加测产验收。抽样3个乡、9个村、9个组27户农户的2.3 hm2红薯,经田间测产和实产验收,鲜薯实产37.89 t/hm2,201 hm2项目面积总产7 615.89 t。其中86-21面积21.33 hm2,产量39.23 t/hm2,总产836.78 t;豫薯868面积123.93 hm2,产量37.58 t/hm2,总产4 657.29 t;SL-19面积55.73 hm2,产量38.07 t/hm2,总产2 121.64 t。在对红薯新品种测产验收的同时,还对当家老品种进行分类测产,抽测胜利百号1.03 hm2,产鲜薯19.50 t/hm2。红薯新品种比老品种增产18.39 t/hm2,增幅94.3%,新增总产3 696.39 t。 2.2提质效果显著 淀粉增量显著,86-21(淀粉含量25%~30%)、豫薯868(淀粉含量25%~27%)、SL-19(淀粉含量23%~26%)、豫薯7号(淀粉含量24%~28%)淀粉含量以25%计算,淀粉产量9 472.5 kg/hm2,比胜利百号(淀粉产量3 120 kg/hm2,淀粉含量16%)增产6 352.5 kg/hm2,增长率203.6%,比南薯88(淀粉产量2 437.5 kg/hm2,淀粉含量13%)增产7 035.0 kg/hm2,增长率288.6%,比傻瓜苕(淀粉产量2 230.5 kg/hm2,淀粉含量8.5%)增产7 242.0 kg/hm2,增长率324.7%。 2.3经济效益好 该项目产鲜薯37.89 t/hm2,产值17 202元/hm2(鲜薯按现行市场价0.4元/kg计产值,副产品价按0.06元/kg,主副产品比为1.0∶0.9),总产值345.8万元;比胜利百号等老品种平均产值7 291.5元/hm2(鲜薯按现行市场价0.32元/kg计产值,副产品0.06元/kg,主副产品比1.0∶0.9),新增产值9 910.5元/hm2,增幅135.9%,新增总产值199.2万元。 为了掌握农户种红薯新品种的效益情况,在兴隆、湾塘、岩冲3个乡镇建立科技联系户27户,详细记载投入产出情况,据记载和对测产户的成本调查,平均投入7 800元/hm2(种薯1 800元/hm2,肥料2 355元/hm2,劳工3 000元/hm2,农药120元/hm2,推广费225元/hm2,其他300元/hm2),总投入156.8万元,纯收入9 403.5元/hm2,总纯收入189万元,投产比1.0∶2.2,项目区胜利百号等老品种平均投入5 119.5元/hm2,投产比1.0∶1.4,纯收入2 172元/hm2,新品种比老品种平均增纯收入7 231.5元/hm2,总增纯收入145.4万元。 2.4社会效益好 一是增产增收,农民得到实惠。参与项目实施的农户,每户平均纯收入有所增加。二是增加单位面积产出。单位面积新品种红薯淀粉总量相当于种老品种红薯淀粉总量2~3倍。三是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