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族民歌润腔概论》述论
《汉族民歌润腔概论》述论腔,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一种现象,也是中国民族声乐演唱的一种技法,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既能从感性上深化我们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又有助于我们从技法上正确演唱好中国民族声乐作品。许讲真《汉族民歌润腔概论》(以下简称《概论》),2009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专门探讨汉族民歌润腔的学术专著,是作者几十年来在声乐艺术的实践中,经过不断研究和探讨、比较和思考、试验和归纳的艰苦努力后,对声乐艺术的概括和总结。它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汉族民歌润腔的主要艺术特色、共性规律及鲜明个性;既从演唱技法层面细致入微地探讨了如何润腔,又从民族审美意识的高度阐释了汉族民歌润腔的艺术特色。笔者研读数遍,感受甚深,因而拟文就该著的内容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发表己见,愿与学界同仁共勉。
《概论》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汉族民歌润腔的理论初探”,主要谈汉族民歌润腔的界定、写意(神似的)审美追求、文化内涵、个性风格的形成及其语言基础——字正腔圆。具体有以下两点创见:
第一,对汉族民歌润腔审美宗旨的揭示。作者取文化融合的视角,先从“三教”(儒家、道教、佛教)互融、汉族与少数民族等外来文化的融合、中西文化的融合和“周易”(太极之圆)四个层面宏观地探讨了中国民族文化的整体特色;随后在借鉴、吸收我国戏曲、绘画、戏剧美学等方面的内容的基础上揭示了汉族民歌润腔的审美宗旨——意象化(写意、神似),即演唱汉族民歌时要突出“情”、体现“美”,在歌声中重意境、重韵味。如傅雪漪所言:“境由于思的渗人而显出独特的光彩,所谓寓心于境,视境于心;思从境中透露出来,变得具体可感。这就是韵味出自意境,意境寓于韵味。”①
第二,汉族民歌润腔文化内涵的阐发。汉族民歌润腔文化内涵是指“润腔”产生的文化土壤以及“润腔”背后的文化基因。书中提出了两对比较重要的概念范畴,首先是汉族民歌润腔的灵魂——唱心,具体表现为重义理、重情感、重意境、重韵味。《乐记》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又云:“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可见,唱心、讲情、重韵,不仅是润腔的灵魂,而且也是我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灵魂。其次是汉族民歌润腔的核心——艺术形象,具体表现为艺术形象的产生(内心视像)、艺术形象的传导(想象与联想)。歌唱者在演唱时要有内心视像,唯有如此才能更形象地掌握好各种演唱技法。《概论》提出了这些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生动形象的阐述,深化了我们对汉族民歌润腔文化内涵的认识。
中篇“汉族民歌润腔特色的研究”,主要谈全国汉族民歌渐变的歌唱风格,以及从汉族民歌中的咬字(发音、收音)、运腔(一字长腔中各声腔间衔接的特色)、音乐韵律(不同节拍的板式、同节拍中的合拍分拍变化、重拍移位、顿挫)和衬字、衬词、衬句、衬段等几方面,总结出汉族民歌润腔的主要艺术特色。具体有以下三点创见:
第一,汉族民歌的分区研究。关于我国汉族民歌的分布,学界论述颇多,观点尚未统一。苗晶、乔建中《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一文,根据汉族聚居区民歌风格的差异以及考古文化的区、系理论,将汉族民歌的地理分布划为十个近似色彩区和一个特区,分别是:东北部平原民歌近似色彩区、西北部高原民歌近似色彩区、江淮民歌近似色彩区、江浙平原民歌近似色彩区、闽台民歌近似色彩区、粤民歌近似色彩区、江汉民歌近似色彩区、湘民歌近似色彩区、赣民歌近似色彩区和西南高原民歌近似色彩区②。周青青在《中国民歌》一书中,将汉族民歌色彩区分为东北、西北、西南、江汉、湘、五个色彩区以及客家民歌特区。《概论》与上述两种分区不同,以水源区域为依据将民歌色彩区划分为:东北片(松河、辽河流域)、西北片(黄河上游)、中原片(黄河中游)、华北片(黄河下游)、西南片(长江上游)、中南片(长江中游)、华东片(长江下游)、东南海岸片和南部海岸片。黄河、长江流动着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它们既是我国汉族聚居的处所,更是民歌的聚集之处,不同的水域生发出不同的民歌,因此以水域作为划分汉族民歌的区域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二,汉族民歌润腔特色的研究。汉族民歌是汉族语言(方言)与汉族音乐(民间)有机融合的产物。它既包括了汉语的一切特点,也涵盖了汉族音乐的基本特征。汉族民歌中润腔特色手段的产生,是有声字音(咬字发音、拖腔、收音)与音乐的四大因素(音高、速度、力度、长度)分别有机融合的产物。作者从字的情感、过程、衔接三个层面,结合具体的演唱实践和润腔技法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汉族民歌的润腔特色。并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概念范畴,如硬上滑咬字发音、硬下滑阻声式咬字发音、软上滑咬字发音以及软下滑阻声式发音等,每一个概念术语,并不止于抽象的说教,而是结合具体的演唱、发声,因此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Q开关激光去除色素组织学观察.doc
- Q开关激光治疗双侧面部获得性太田痣样斑287例疗效研究.doc
- Rabit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在食品快速放行中应用.doc
- Q开关翠绿宝石激光治疗不同颜色太田痣220例疗效研究.doc
- Rac1及Ki-67因子在人翼状胬肉中表达.doc
- Race to space- The space program’s primary target is right here on Earth.doc
- RAPID-5000金属分离器-去除食品添加剂中金属污染保证产品质量及安全.doc
- RASSF1A基因在膀胱癌中表达及意义.doc
- RGD多肽表面修饰对HA-TCP生物陶瓷修复骨缺损影响.doc
- RGD多肽表面修饰生物陶瓷修复骨缺损BMP-2表达.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