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丹东市农区鼠害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
丹东市农区鼠害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摘要 介绍丹东市农区鼠害的种类、食性、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技术,以为当地鼠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鼠害;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发生规律;控制技术;辽宁丹东
中图分类号 S4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185-02
为有效控制鼠害,笔者于1999—2011年对丹东辖区三市一县(东港市、凤城市、宽甸县、丹东市)的农区进行害鼠种类生物学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其中,农田黑线仓鼠生物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在1995年经省、市专家鉴定为:“该项研究成果填补辽宁及东北三省的空白,为农区鼠情监测和控制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相关成果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害鼠种类及食性
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丹东市农区害鼠有6种,即黑线仓鼠、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花鼠、小松鼠, 隶属于啮齿目的仓鼠科、鼠科、松鼠科。其中,大田作物中的优势种为黑线仓鼠,占大田中鼠类的70.0%;水田中的优势种为黑线姬鼠,占水田中鼠类的68.7%;农家庭院中的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占庭院鼠类83.4%;其次是小家鼠,占16.6%;园林、蚕场及中草药材种植区的优势种为花鼠,占园林区鼠类的52.8%。
该文主要介绍大田作物优势种黑线仓鼠,其食性杂,以各种作物种子为主要食料,其次取食杂草籽,有的昆虫和绿色作物根茎叶也可作为食料。经解剖发现:颊囊中66.67%的食料为玉米、大豆、小豆等种子;20.07%的食料为杂草籽;昆虫占7.41%。每只成体鼠日食量为5.9~6.4 g,平均6.15 g,年食量2 245 g左右。
2 黑线仓鼠的生活习性
黑线仓鼠繁殖力极强,在丹东辖区三市一县,年繁殖4~5胎,每胎4~9只,平均6只,3—4月及8—9月是其繁殖高峰期,繁殖期内雌鼠于洞内哺乳幼仔,冬季不繁殖[1-2]。
黑线仓鼠的活动范围在洞穴方圆200 m以内,频繁活动于距洞穴80~150 m的区域,夜间、雨后、交配期、储粮期活动最为频繁,大风大雨及严冬一般不外出活动。玉米灌浆时啃食穗果,之后转移至其他果穗,如选择早熟、甜度大的甜瓜进行危害,对水稻、花生、大豆以及保护地菜果类作物的生产造成极大影响。
3 黑线仓鼠的危害特点
3.1 鼠害重发原因
3.1.1 气候适宜。大气中CO2浓度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明显,而气候变暖有利于害鼠的繁殖和活动。据气象部门统计,东港市1999—2011年12月至次年1—3月的月平均气温较1991年以前年增加0.46~1.15 ℃,目前,冬季害鼠的活动频率因气候变暖而有增加的趋势。
3.1.2 天敌减少。20世纪90年代,氟乙酰胺剧毒鼠药及伪劣鼠药充斥市场,管理混乱,导致害鼠天敌猫、猫头鹰、黄鼠狼、狐狸、蛇等大量被捕杀,使生态制约因子明显削弱。1998—2008年农家养猫兴起,由于实施动物保护法,有利于对害鼠自然天敌的保护,大量捕杀害鼠天敌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3.1.3 害鼠基数高。害鼠猖獗的根本原因是害鼠基数高。若不进行防治,农田害鼠密度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导致鼠害大发生[3-4]。
3.2 害鼠危害特点
经过连续多年跟踪调查和常年鼠情监测,结果表明:农田鼠害密度(无防治田)玉米田为22.62%夹次,大豆花生田为27.44%夹次,水稻田为24.51%夹次,甜瓜田为39.42%夹次,草莓田为19.37%夹次,塑料大棚菜果类作物田为23.33%夹次。林果药材区为18.7%~31.6%夹次。
1990—1994年连续5年的调查结果表明:鼠害造成春播玉米大豆平均缺苗率为24.8%,有的高达65.3%,平均减产53.0%。危害作物果实造成玉米减产幅度为9.31%~15.75%,平均12.53%,水稻平均减产16.52%,大豆为29.1%~47.4%,花生为16.8%~21.1%,草莓为8.9%~73.0%,甜瓜为47.34%。保护地菜果类作物平均减产9.26%,林区果树平均减少9.7%,药材平均减少7.6%。
4 农区鼠害控制技术
灭鼠前要进行鼠密度测定,以正确计算防效。一般灭鼠率达80%以上时,数量复原需215 d左右,灭鼠量达到90%以上时,数量复原需440 d左右,可以有效达到灭鼠效果。因此,灭鼠工作要坚持不断。
4.1 化防与生防相结合,急性与慢性药剂相结合
由于害鼠具有新物反应、拒食反应等特点,因而需相应改变传统灭鼠方式。将急性与慢性药剂相结合或交替使用的方式,效果较佳。采取化学防治后,将害鼠控制在一定程度,从社会生态学及经济效益角度考虑,应进行长远的生防规划,大力提倡养猫,还要保持好自然植被和害鼠的天敌(黄鼠狼、猫头鹰、蛇等),促进生态食物链平衡[5-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