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及创新关系探究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息技术及创新关系探究综述

信息技术及创新关系探究综述【摘 要】创新和信息技术都被认为是企业生产率提高和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性因素,准确认识和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最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信息技术对创新的促进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互补效应两个角度回顾信息技术和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文献,并给出了现阶段研究中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创新;信息技术;生产率 1.引言 创新被认为是企业生产率提高和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性因素。微观层面上看,创新通过完善的商品或服务质量来增加消费者需求,同时能降低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较强的创新在宏观层面上提高多因素生产力,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经济增长及真实的人均收入。因此,企业和国家政策制定者对如何识别刺激创新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交互关系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其中,信息技术则是受到最广泛关注的因素之一。 本文详细地总结了前人对信息技术和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并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2.信息技术与创新关系文献回顾 2.1 信息技术促进企业创新 信息技术是企业创新的源泉,因为信息技术能够提高效率。正如Koellinge(2005)所说,信息技术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改善业务流程,协调与供应商的合作,整合价值链,实现跨地区,提高多元化。上述这些效率的增加都为创新提供了机会。例如,信息技术自动化系统能够产生更有效率的业务流程,让员工更迅速的掌握客户的新需求。之前的研究也证明ICT在促进企业创新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Gago and Rubalcaba, 2007; Crespi et al., 2007; Eurostat, 2008; Van Leeuwen, 2008; Polder et al., 2009)。 为什么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带动创新活动呢?Gretton (2004)提出两个理由。首先,信息技术作为“通用目的技术”,它提供了一个不可缺少的平台,在该平台上,未来的生产提升发生改变,如产品和流程创新。例如,一个企业建立一个网站,流程创新,如电子订单和递送,很容易得到改善。在这种方式下,采用通用目的ICT是企业发展创新相对而言更加简单,成本也更低。其次,信息技术的溢出效应是生产力增加的源泉。例如,使用宽带的员工能够与网络学者和研究人员保持密切的合作,掌握当前最新放入消费趋势。 2.2 信息技术与创新的互补效应 研究信息技术与企业创新之间关系的另一条线是信息技术和创新活动如何共同作用于企业生产率。Brynjolfsson和Saunders(2010)认为该研究议题是信息技术商业价值领域的最重要研究之一。Corrado等(2009)首次将此考虑到模型中,发现在上述因素配合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提高。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自Solow(1986)提出“生产率悖论”以来,各国学者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信息化投入与生产率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论证,却无法得出一致的结论。Brynjolfsson(1996)指出可能的原因是信息技术投入导致的产品质量或种类的增加往往在信息技术对生产率贡献的汇总统计中被忽略,导致信息化贡献被低估。所以,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创新”纳入模型中,与信息技术共同作用于企业生产率,产生1+12的效果。 Crespi,Criscuolo和Haskel(2007)利用英国CIS数据发现,信息技术与组织创新的交互对企业绩效有积极的正向作用。Gera(2004)将组织创新分为3个维度:生产创新、人力资源重组、产品或服务创新,通过分析加拿大1999年5501家企业有关信息技术使用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数据发现,总体上创新与信息技术存在正向的互补效应,但不同行业还是存在一些差异,比如,制造业领域,生产创新和人力资源重组与目前为信息技术的互补效应更强,而在服务业中,信息技术投资配合产品或服务的创新更利于改善企业业绩。有关信息技术与创新的互补效应对企业生产率影响的研究,类似的研究在荷兰(Polder,2010)、澳大利亚(Gretton,2004)、美国(Mansury,2008)等西方国家都进行过。结论基本保持一致,不同点主要集中在创新的维度划分以及信息技术的测量上。但对于发展中国家和亚洲国家,这方面的研究非常有限。 3.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该领域的研究虽然丰富,但大部分集中在欧美国家、发达国家,缺乏对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另外,该领域的研究绝大部分是针对一个国家,可能一个国家的微观数据比较丰富,但却限制了跨国间的比较,影响决策者学习别国的经验。 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应该多关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虽然中国的信息化起步较晚,但据国家统计局的测评结果显示,我国从20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