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农村生活之水 浇学生习作之花.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取农村生活之水 浇学生习作之花

取农村生活之水 浇学生习作之花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起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农村小学生更是如此。农村的信息交流不通畅,学生的见闻受到限制,课外读物较少,所以农村孩子更觉得无话可写了。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我们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富饶的物产资源……这些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那么,我们应如何利用这得天独厚的优势,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赏自然景观之美 农村虽没有城市的繁华,但却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放眼一望,绿树、红花、飞鸟、浮云、炊烟、碧水、明月……风景如画的大自然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智慧的源泉。这种丰富的习作资源,是城市学生可遇不可求的。《美丽的秋天》习作课上,兴之所至,我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抒写家乡的秋景。当学生心盈自然之美时,我稍作点拨:“玩得高兴吗?美吗?你喜欢吗?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好吗?”学生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之美,一篇篇习作应运而生。有学生这样写道:“秋高气爽的秋天来了,它给人们增添了许多开心而有温暖的笑容,因为秋天正是丰收的季节,从远处看,那些金灿灿的谷子,就像是一块块用金子镶成的地毯,使人看了心里暖洋洋的……。到了秋末的时候,菊花开了,人们可用它来做装饰品、做香包、泡茶,还可以用来做药呢……”学生们书写着,我欢欣鼓舞地参与,添个标点,改个字儿,就成为以上的文段。再读一段结尾段的描写吧:“家乡的秋天太美了!生活在这美丽的家园,尽管我们感到的是一种难得的和谐,但又不得不为个别有害于和谐的举动不安和不平:抓青蛙,打鸟雀,乱砍滥伐树木……生态平衡屡遭破坏。为了让家乡更加美丽,让我们来共同保护环境吧!”学生沉重的笔触深深打动着我,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难能可贵! 实践出真知,美感生灵性。大自然这本无字书给农村的孩子提供了最丰富的营养! 二、采家乡物产之美 我校地处边远海岛农村,物产丰富,再加上近几年斗尾港的开发,经济快速发展,本地的一些传统特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这些独特的特产成为学生习作的汩汩源头。教师可结合综合实践课,设计“家乡特产大展示”,请孩子们到商店去观察调查特产的名称、来历等,初步了解它们的种类、特征等。再请孩子们准备一种或几种食品,并通过问家长,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了解所带食品的有关知识。然后让孩子们人人动口夸夸家乡的特产,品品家乡的特产。 同学们深深觉得:生在家乡的幸福,长在沿海地区的优越,从而激发了为家乡自豪的情感,让学生满怀着为家乡的富饶而自豪的激情去写作文,这样,作文就水到渠成,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他们的笔下,流淌的是淙淙童真。 三、品农村淳朴风情 农村广为流传着“邻里好,赛金宝”,“远亲不如近邻”,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家乡的民风民俗更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祥和吉庆的春节,要贴春联、贴倒“福”、祭列祖列宗……;端午节,要吃粽子、煎麦饼……;中秋节,要吃月饼、猜灯谜……;冬至,家家户户要搓冬至丸……男婚女嫁,移风易俗,惠女服饰等等,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无尽的欢乐和无穷的遐思。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抓住节日的契机,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由于学生们身临其境,写作的冲动激荡于胸,流泻于笔端。日记中、作文里翻动着激情的浪花。 有的学生在《我的妈妈》一文中写得细致入微,很有民俗味道:“我的妈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惠安女,不论春夏秋冬,也不论田间地头,采石场上,你总能看到她披花头巾、戴金色竹笠,上穿湖蓝色斜襟短衫,下着宽大黑裤,头巾紧捂双颊,只露眉眼和嘴鼻,显得十分的含蓄和恬静……” 四、切身体验劳动苦与甜 “农活”也是我们农村特有的习作资源。在家学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劳动的体验是刻骨铭心的,有了这刻骨铭心的体验,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当然,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 如在种花生季节里,两节作文课之前,我把学生带到了学校附近的一块田地边,让学生观察一下在地里干活的农民的神态、动作,可是很多学生的脸上却流露出不屑的神情。于是,我便把学生组织到田地里,让学生拜农民为师,亲自试了试。大多数学生是手忙脚乱,这时,我把他们又叫到了田埂上,让他们再看看农民劳动时的神情、动作,这时从他们挂着汗珠的脸颊上,可以看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