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生活用水水质标准
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卫生部资助项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张岚
摘要:饮水水质标准是评价水质安全性的重要依据,该文介绍了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发展过程以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修订原则,内容和特点,并针对标准的制定方法和程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
中国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Standards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 In China ZHANG Lan, CHEN Chang-jie, CHEN Ya-yan.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Related Product Safety,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Beijing 100050, China)
Standards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 underlies the evaluation of drinking water safety.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ndards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 in China, Summarizing the main priciple,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tandard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GB 5749-2006).Suggestions were also given on methods and procedures with respect to the Standards.
Keywords: China; Drinking Water Quality; Standards
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生活饮用水水质的优劣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随着经济发展、科学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要求不断提高,饮用水水质标准也不断发展和完善。
– 2006),次年7月1日实施。该标准是在GB5749-85基础上,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欧盟,美国等组织或国家的水质标准,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订而成,标准中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水源水质卫生要求,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要求,二次供水卫生要求,涉水产品卫生要求,水质监测,水质检验十部分内容,水质指标增至106项,其中常规指标42项,非常规指标64项。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7]
2.1 修订原则
生活饮用水指人们日常饮用和日常生活用水,安全饮水应保证水质符合基本要求,即人一生饮用对健康没有明显不良影响,同时应满足: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水中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水质感官性状良好;应经消毒处理。
2.2 主要修订内容
2.2.1 增加和修订了部分指标的卫生要求
水质指标由GB 5749-85的35项增加至106项,增加71项;修订8项,详见表1。
表1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修订前后指标数量及其分类表
指标类别 GB 5749-85 GB 5749-2006 生物学指标 2 6 饮水消毒剂 1 4 毒理学指标 15 74 无机化合物 10 21 有机化合物 5 53 感官性状和一般理化指标 15 20 放射性指标 2 2 总计 35 106 生物学指标
由2项增至6项,增加了大肠埃希氏菌、耐热大肠菌群、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等4项;修订了总大肠菌群1项;
饮水消毒剂
由1项增至4项,增加了一氯胺、臭氧、二氧化氯等3项;
毒理学指标
毒理学指标中无机化合物由10项增至21项,增加了溴酸盐、亚氯酸盐、氯酸盐、锑、钡、铍、硼、钼、镍、铊、氯化氰等11项;修订了砷、镉、铅、硝酸盐等4项;
毒理学指标中有机化合物由5项增至53项,增加了甲醛、三卤甲烷、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三溴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环氧氯丙烷、氯乙烯、1,1-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六氯丁二烯、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三氯乙醛、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2,4,6-三氯酚、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三氯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丙烯酰胺、微囊藻毒素-LR、灭草松、百菌清、溴氰菊酯、乐果、2,4-滴、七氯、六氯苯、林丹、马拉硫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五氯酚、莠去津、呋喃丹、毒死蜱、敌敌畏、草甘膦等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