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妇科慢性炎症中西医结合诊治
妇科慢性炎症中西医结合诊治【关键词】 妇科慢性炎症;中西医结合诊治;验案举例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6.53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1660-01
妇科慢性炎症多由急性转变而来,可分为慢性盆腔炎、慢性宫颈炎、慢性阴道炎。中医对妇科慢性炎症的认识是从带下入手。正常白带应当无臭无色、白色透明的少量粘液,月经前后略多。如果带下异常,量、色、质、味发生变化,则在妇科慢性盆腔炎、慢性宫颈炎、慢性阴道炎中均可见到。慢性盆腔炎,多兼有腹痛;慢性宫颈炎,多兼有白带量多、色黄、味重;慢性阴道炎,多兼有阴痒,白带可查到相应的致病菌。中医认为带与湿相关,湿未化热者,多为白带,质稀味不重。湿已化热者,多为黄带,质稠味重。热伤血络者,多为赤白带下,久病入络,缠绵难愈。中医对妇科慢性炎症的辨证施治,着重从带下的量、色、质、味入手,结合体征以及舌脉象,来辨别湿的性质,从湿论治。1 寒湿凝滞型
诊断标准:小腹胀痛,痛连及腰骶,且有冷感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薄,或小腹扪及包块,或痛经,月经延后,量少色暗有块,手足不温,纳差腹胀,大便稀薄,小便清长,舌质暗淡或有瘀点,舌苔白润或白腻,脉沉迟[1]。
吴某,女,46岁,山东潍坊人,已婚,个体经营者,2008年10月10日初诊。
患者3年来经常小腹冷痛,坠胀,痛连腰骶,经期小腹疼痛加重,多次妇科检查,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近10日来上述症状加重,带下白色,淋漓不尽。刻诊:面色萎黄,腹痛及压痛,未触及包块及结节,舌淡白,苔白腻,脉沉迟。拟用《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加味,一日一剂,水煎服。20剂后,其证候消失。妇科检查,小腹压痛不明显,慢性炎症已固定,继服15剂,以巩固疗效。
按:本案妇科慢性炎症,中医辨证为寒湿凝滞型,拟用《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当归15g、川穹10g、白芍30g养血活血,柔肝止痛。白术30g、茯苓15g、泽泻10g健脾渗湿,利水祛湿。对慢性炎症,腹痛,带下白色、量多、质稀、味轻,属脾虚湿盛有瘀者,颇为有效。小腹冷痛,加用桂枝9g、葫芦巴10g,温经通下;带下量多,加用芡实10g,固精止带;加乌药10g,行气止痛、温肾散寒,对于寒湿凝滞型更为有效。2 湿热蕴结型
诊断标准: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间,质粘稠,其气臭秽,脘闷食少,大便溏而不爽,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2]。
马某,女,35岁,山东潍坊人,已婚,个体经营者,2009年3月10日初诊。
患者5年前行人工流产一次,以后经常小腹疼痛及两侧压痛,带下黄色,有臭味,经多次妇科检查,患有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近一个月来,上述症状加重。3月5日B超显示:盆腔内左侧30mmx25mm液性暗区,右侧25mmx20mm液性暗区。刻诊:面色潮红,口渴多饮,小腹及两侧疼痛及压痛,带下色黄,味重,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拟用《世补斋医书?不谢方》止带汤:茵陈15g、生栀子10g、黄柏10g、猪苓10g、茯苓10g、丹皮10g、赤芍10g、车前子10g、川牛漆10g。水煎服,一日一剂,共五剂。
按:止带汤出自清末名医陆九芝的《世补斋医书?不谢方》,是由茵陈蒿汤、五苓散加减而成。张仲景的这两首方剂,以清热利湿为主,因为湿热内蕴,既不宜温,也不宜泻。故陆氏去两方中的桂枝、白术、大黄;湿热流连气分,日久必然波及血分,故取犀角地黄汤之一半,即加丹皮、赤芍凉血活血;更妙在加车前子、川牛漆,前者利水,行气分,后者活血,行血分,药性均趋下而有利于湿热白带的渗利排出[3]。
3月15日二诊,面色潮红,口渴轻,小腹及两侧疼痛及压痛减轻,带下白色、量少、味轻,舌淡红苔白,脉弦。(因有液性暗区)拟用《伤寒论》桂枝茯苓丸加味:桂枝9g、茯苓9g、丹皮9g、桃仁9g、海藻9g、昆布9g、牡蛎15g、半夏9g、白芥子6g、乳香9g、没药9g、莪术9g、鳖甲15g,一日一剂,共服30剂。再诊:一切证候消失,B超显示,一切阴性。
按:盆腔积液,属中医症瘕范围,其病机为痰瘀交阻。桂枝茯苓丸治妇人症瘕,因兼有妊娠胎动不安,漏血不止,只能渐消缓散。在治疗妇科慢性炎症盆腔积液,显然药力不足,加用海藻、昆布、牡蛎以软坚散结。半夏、白芥子化痰散结。乳香、没药、莪术活血化瘀。鳖甲攻坚散结。加味后,其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的力量大为增加,症瘕得除。
妇科慢性炎症,是妇科常见病。辨证不准,用药不当,缠绵难愈。滥用清热药,伤阳劫气,破坏人体免疫力,不但疾病不愈,反而造成身体衰弱。中西医结合诊治,优势互补。西医现代化科学诊断,靶向明确,对急性炎症能够迎刃而解。中医对妇科慢性炎症,准确辨证,对症下药,疗效显著,乃至治愈。
参考文献
[1] 山东省卫生厅?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