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考点复习
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7年7月—1945年8月)
【阶段特征】
⒈阶段性特征:中华民族与日本的民族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以合作为基础,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形式进行了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其抗日战争有以下特点:
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全国各个阶层,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抗争;
②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③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并存;
④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作用;
⑤最终以弱胜强,这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反帝斗争完全胜利;
⑥抗战具有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⒉本单元三条线索:
(1)一对主要矛盾: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
(2)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国民党执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的路线。在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指导下,分别出现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负责的正面战场。(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两条路线、两个政党、两个政权、两支军队的抗战局面。)
(3)三个发展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
①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是防御阶段。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国抗战的开始。这一时期,日本大举进攻中国;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出现两个战场抗战的局面,这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之一。
②1938年10月至1945年8月初是相持阶段。1938年10月,日本占领广州、武汉后,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这一阶段,日本改变了侵华策略;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蒋介石集团发生动摇,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敌后游击战争,使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对抗战胜利具有决定的意义。
③1945年8月至9月是反攻阶段。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美国动用原子弹轰炸日本,中国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至此,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⒊知识体系构建
第一节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考点4)
知识网络
一、“七·七”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1937年)
1、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⑴目的:日本为了实现吞并中国,独霸亚洲,称雄世界的既定方针
⑵原因:①为逃避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②德、意、日同英、法、美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
⑶标志: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中华民族抗战的开始→(原因)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
⑷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日本想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占领平津后,进攻华北、华中、华南,占领了大片领土
⑸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⑹侵略方针:速战速决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⑴背景:①必要性: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必须把分散的力量联合起来才能抗日
②可能性:中共和国民党分别调整政策。
⑵经过:
①提出:华北事变后,中共发表《八一宣言》
②确定:1935年底,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③理论基础1935年,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
④初步形成: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⑤“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国共两党亲密合作。
⑥“八·一三”事变后,国民党发表自卫宣言,表示抗战。
⑦根据国共协议,西北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⑧最终形成标志: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9月)
⑶意义: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二、国共两党防御阶段的抗战(1937.7卢沟桥事变~1938.10日军占领广州、武汉)
㈠正面战场(国民党领导)
1、 抗战路线:
①含义:片面抗战路线,即只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不敢发动群众并限制群众起来抗战。
②原因: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惧怕人民力量在抗战中发展壮大,危急其统治。
2、对日本态度
①方针:比较积极的进行抗战。
②原因:A、日本侵略直接威胁其统治及英美在华利益;B、中共争取;C、全国人民抗日怒潮的推动。
3、战略战术:实行消极防御,打大仗,打阵地战,拼消耗。
4、抗战表现
战役
时间
典型战役及特点
凇沪会战
1937.8—11月
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
太原会战
1937.9—11月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徐州会战
1938年春
台儿庄大捷,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
1938.6—10月
持续时间长,规模大,伤亡大
5、抗战后果:丧师失地(华北、华中、华南),一溃千里。
6、败因:①客观原因:敌强我弱
②主观原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福建省南安市乐峰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 福建省南安市乐峰中学2014届9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 福建省2015届高3高职单招摸拟考语文试卷.doc
- 福建省南平市200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课改).doc
- 福建省南安市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七年级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 福建省三明市A片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一中11—1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 福建省厦门五中八年级第2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
- 福建省厦门六中2012届高三10月月考试卷语文.doc
- 福建省南平市水东学校2011—201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