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春节起源于商朝等10则
春节起源于商朝等10则春节起源于商朝
春节的历史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的祭神祭祖活动。我国古代先民经过一年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际,使用他们的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赐予,这就是“腊祭”。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过年的“年”字,就是年景好、五谷丰登的意思。几千年来,人们一直把农历收成好叫做“年成好”,把正月一日作为“年日”,每逢这一天,到处锣鼓喧天,喜气洋洋。
除夕的由来
除夕就是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除夕”即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据《吕氏春秋“疫痨之鬼”。这就是除夕的由来,它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则是西晋周处的《风士记》等书。在古代,除夕还有许多雅称,如:除傩、除夜、岁除、大除、大尽等。在我国民间,除夕有很多富有积极意义的习俗。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除夕夜达旦不眠为守岁等。
春联溯源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传说。上古时期,有神荼、郁垒两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挑树,树阴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危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老百姓为了驱鬼、压邪,便在大门左右各挂一块桃木,画上他们兄弟俩的神像用来镇邪。当时把这种桃木上的画称为“桃符”。明清时期,桃符才改称春联。
放鞭炮在我国有两千多年历史
放爆竹贺新春,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荆楚岁时记》曾经这样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妖恶鬼。《神异经》上说:“西方山中有焉,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山魈惊惮,后人遂象其形,以火药为之。”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记载,据说山魈最怕火光和响声,所以每到除夕,人们便“燃竹而爆”,把山魈吓跑。说明当初人们燃竹而爆,是为了驱吓危害人们的山魈。后来,经过炼丹家的不断摸索,发明了火药。有人将火药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使得火烧竹子这一古老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北宋时,爆竹在制作技术方面有了大的改进。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单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炮仗”,后又改为“鞭炮”。爆竹能发出巨响,给人以惊鬼神的感觉,很快成为一种驱害避邪的神物。
年号、谥号、庙号知多少
年号,是皇帝在位期间纪年的名号。从汉武帝开始有年号。新皇帝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改元。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皇帝的家庙)立室祭祀时所特立的名号。在上古时期,帝王在生前死后都用的是同一个名字。后来,人们觉得直呼已死的先帝、先王有些不妥。于是,商时祭祀时就用他们的生日天干来称呼,以表示恭敬。谥号,是古代帝王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朝廷或后人按其生平事迹以示褒贬所给予的称号,它最早出现于周朝。
3500年前朱开沟人已掌握了动物“阉割”术
考古工作者通过对朱开沟遗址出土的一些家畜骨骼鉴定得知,早在3500年前,当地人就已掌握了动物“阉割”术。经过内蒙古自治区考古专家多次考古发掘,朱开沟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猪、牛、羊等动物骨骼。经鉴定,这些动物均属家畜。特别是对猪的饲养,不仅数量多,规模大,而且已经掌握了诸如利用“阉割”术来达到控制动物繁殖的科学技术。朱开沟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村,是距今4200年至3500年的一处考古学文化遗存。由于朱开沟遗存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学术界将以朱开沟遗址为代表的遗存命名为“朱开沟文化”。
每年有53万亚洲人死于空气污染
亚洲开发银行不久前发表研究报告显示,全世界因城市空气污染过早死亡人数超过75万,其中亚洲国家和地区有53万人。环境专家认为,空气污染罪魁祸首是可吸入颗粒物,即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物质,亚洲各个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多来自汽车排放的尾气。随着亚洲地区民众收入和城市人口增加,私家车数量将大幅增加。专家预计,今后30年中国汽车数量可能增加15倍,印度可能增加13倍。与此同时,中国和印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可能增加3.4倍和5.8倍。
三宝殿指什么
人们常用“无事不登三宝殿”来形容有事拜访的客人。究竟什么是“三宝殿”呢?“三宝”指的是佛教中的佛、法、僧。“三宝殿”即佛教寺院中佛、法、僧这三个主要活动场所。“佛”是佛教信徒“大众登场藏事”的地方,如“大雄宝殿”;“法”是佛家“珍藏宝典”之所,如“藏经楼”;“僧”是指和尚睡觉的“寂静禅房”。这些房舍都是佛门重地,平常是不允许人进去闲逛的。“无事不登三宝殿”的说法便由此而来。
胡说的起源
“胡说”一词源于东晋之后。当时,鲜卑、匈奴、羯、氐、羌先后统治中原地区(人称这一时期为“五胡乱中华”)。以前,汉族统治者说话、办事完全依孔子的学说作根据,非礼勿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课改下民族地区农村初中生物学教学几点体会.doc
- 新课改下英语教学反思方法.doc
- 新课改下英语教学方法探究.doc
-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实质性提高.doc
-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方法浅议.doc
-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探析.doc
- 新课改中高中现代文阅读尝试.doc
- 新课改后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面临问题及对策.doc
- 新课改实施中教师适应性问题概览.doc
- 新课改对语文老师提出新要求.doc
- 难点详解鲁教版(五四制)6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带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docx
- 难点详解鲁教版(五四制)6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培优】附答案详解.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全国通用).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名师系列).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全国通用】.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突破训练)附答案详解.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能力提升)附答案详解.docx
- 难点详解京改版数学9年级上册期中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有一套).docx
- 难点解析鲁教版(五四制)7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带答案详解(夺分金卷).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