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再锻炼阶段真菌侵染对油松幼苗生长与抗寒性影响.doc
再锻炼阶段真菌侵染对油松幼苗生长与抗寒性影响
1 引 言
1.1木本植物与菌根共生的冬季抗寒性研究
前人对接种外生菌根对林木幼苗共生关系及抗寒性进行了研究[3,4],但人们对脱锻炼及再锻炼过程中,北方树木接种外生菌根对苗木抗寒性的作用研究很少;此外,在前人对电阻抗的研究中,只单纯对植物进行电阻抗的测定和分析,没有考虑微生物的影响。抗寒性(Cold hardiness)是指植物不受冻害所能忍耐的冰冻温度[5]。木本植物的抗寒性是存在季节性变化的,冬季最大抗寒性水平也许是木本植物成活的一个限制因素。低温胁迫是植物生命周期中遭受的逆境之一。在北半球,低温胁迫从晚秋开始,经历冬季和翌年春季的严寒,因寒冷的气候条件致使树木生长受到影响[5]。获得植物不同阶段抗寒性变化的准确信息,测定植物的抗寒性,估测植物能够维持生命活动并度过寒冷逆境所能承受的最低温度,是研究植物抗寒和引种育种的目标。在春季,植物抵御突然降临的低温胁迫需要经历两种锻炼:抗寒脱锻炼(Cold dehardenging)和再锻炼(Rehardening)。所谓脱锻炼是指在植物解除休眠的春季,植物抗寒性随着温度上升而下降,其下降速度比抵御低温进行抗寒锻炼更快的一个过程[5,6];而再锻炼是在寒潮频发期的早春由于突发性温度骤降而使植物抗寒性随着温度下降而上升,植物再次进入抵御抗寒阶段的过程[7,8]。在脱锻炼中,由于温度的不断上升,植物受到的低温胁迫影响随气温的升高而逐渐减小,植物缓慢恢复正常生长,由此看来,脱锻炼与再锻炼是两个互逆的过程。脱锻炼中,由于温度升高,植物受低温影响压力减少。随着温度的增加,植物慢慢恢复正常增长,研究表明,脱锻炼和再锻炼是两个互逆的过程。
..
1.2抗寒性测定方法
测定抗寒性的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冷冻测试样品后测定其抗寒性,即人为控制温度梯度,温度梯度范围越窄越好但是要保证温度包括样品全部成活和全部死亡,否则测不出其抗寒性或者误差较大。导致样品 50%死亡的温度就是半致死温度,在研究中记为抗寒性的温度,用 LT50表示。一种是不经冷冻处理样品估测其抗寒性。两者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前者优点是测定的抗寒性较准确,缺点是需要测试样品较多,并且需要人为设置温度梯度还破坏测试样本,后者测试方法简单,不用破坏样本,缺点是可靠性不高,还需研究求证。目前通用的测定观赏植物抗寒性的方法主要有:全株冷冻测试法(age,VSD)、干物质含量、热分析法(Thermal analysis) [主要用差热分析法(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DTA)]和电阻抗图谱法(Electr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等[2]。这些方法各有利弊,各有偏差,准确性不同。测定抗寒性的方法最理想应该达到以下几点:1)目测偏差越小越好,甚至消除;2)所有数据量化,即定量分析,说服力比定性分析较强;3)简便快捷;4)使用较少植物样本即可测定植物抗寒性;5)通过研究,植物的未来长势和表现能够被准确预测[10]。
..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购买的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 Fr.)和红蜡蘑(Laccarialaccata (Scop. : Fr.) Berk. et Br.) 作为测试菌种;以河北承德围场种苗站提供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 种子 (发芽率 95%)为实验材料接种真菌并进行生长、抗寒性等测试分析。
2.2 方法
2.2.1 菌丝体纯化培养
将买来的新鲜马铃薯洗净去皮(已发芽的要挖掉芽眼),称取 400 g 切成薄片,置于铝锅加水煮沸 30 min,用四层纱布过滤取汁,补足水分到 1000 ml;琼脂 20 g 加入马铃薯汁液内,微火加热,不时搅拌直至琼脂全部溶化,再加入葡萄糖 20 g,加热几分钟,使其完全溶解。最后,将配好的 PDA 培养基置于 121.6℃高压蒸汽灭菌锅中灭菌 30 min。在超净工作台内把培养基灌于平板内,冷却将生长健壮的菌种接于其中,用封口胶封好,放入 25℃的暗培养室培养,每 7 d 扩繁一次,扩繁不超过 30 d[5]。
2.2.2 油松幼苗培养
(1) 油松种子催芽 采用低温层积催芽。在播种前 60~90 d,将种子用 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以 50~60℃的温水浸种 24 h,混以 2~3 倍消过毒的洁净湿沙,置于 3~4℃恒温人工气候室内层积。播种前除去沙粒,取出种子用去离子水漂洗数次后置于培养皿中备用。
(2) 油松幼苗培养基的制备 将 5 L 蛭石和 1 L PDA 液体培养基(无琼脂)混合,含水量以手握成团不滴水一触即散为宜。将混合均匀的基质装入规格为直径 18 mm、长 180 mm 的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