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压燃发动机颗粒排放理化性能及对大气环境影响.doc
压燃发动机颗粒排放理化性能及对大气环境影响
第一章 绪论
1.1引言
近年来随着灰霾天气在我国多个城市的频繁出现,城市空气质量问题成了全民关注的焦点。2010 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全国 9 个试点城市的灰霾监测的结果表明,2010 年各试点城市发生灰霾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介于 20.5%至 52.3%之间。发生灰霾天气时,PM10(粒径小于 10mu;m 的颗粒物)及 PM2.5(粒径小于 2.5mu;m 的颗粒物)浓度增加明显,表明颗粒物浓度增加是灰霾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家环保部于 2012 年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已明确将 PM2.5纳入我国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并将于 2016 年在全国范围内执行。如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价标准,目前我国环境空气PM2.5合格的城市只有20%,可以看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已成为我国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大量的研究表明,大气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增加对城市大气能见度、人体健康及气候变化均有着明显的负面作用。城市能见度降低与大气中细颗粒PM2.5的浓度有着显著的相关性[1-4]。Chan[2]等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大气消光系数和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的关系,发现该地区消光系数和细颗粒物质量浓度相关,特别是细颗粒中的煤烟,硫酸盐和非土壤钾的质量。Kim等[3]的研究表明PM2.5是导致韩国首尔地区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因素,该地区灰霾天气时PM2.5浓度是晴朗天气时的2-4倍。王玮等[4]于2001年研究了交通颗粒物粒径谱分布及其与能见度的关系,研究表明在交通隧道中粒径在0.7-0.8mu;m细粒子是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素,而该尺寸是可见光的波长的主要范围。除大气能见度外,大气颗粒物更与居民的健康息息相关[5-11]。钱孝琳等[12]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大气中PM2.5短期暴露与人群死亡关系的流行病学资料,得到大气PM2.5浓度每升高0.1 mg/m3,居民死亡发生率增加12.07%。细颗粒相对大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通常能富集众多有毒痕量元素(如As , Se ,Pb , Cr 等)和有机物(如多环芳烃PAHs、二恶英) 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质多为致癌物质和基因毒性诱变物质,与肺癌的发病率直接相关[13]。图1-1给出了不同粒径吸入颗粒在人体内的吸入特性,显然越细的颗粒物越能够深入肺部,而且巨大的表面积也为污染物和肺部细胞发生表面化学反应提供了场所[14-15]。Augustinus等[16]的研究发现颗粒物对生命的危害甚至高于交通事故。在宏观尺度下,大气颗粒物还可以通过散射和吸收太阳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改变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直接影响气候,也可以作为云凝结核通过改变云的宏、微观特性,特别是改变云的生命期和光学特性来间接影响气候。
1.2机动车颗粒物排放的理化特性
由于对气候环境、人体健康强烈的负面作用,机动车颗粒物排放近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对机动车颗粒物排放理化特性的详细研究,是理解颗粒物生成机理、寻求降低机动车颗粒物排放方法的基础。随着分析测试方法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发动机颗粒物的分析已从简单的烟度统计,发展到目前可以对颗粒物数量浓度,挥发性,氧化活性,形貌,微观结构,详细化学成分等理化特性的做较为全面分析。
1.2.1机动车颗粒物排放的生成机理及其主要成分
碳烟(soot)的形成、发展并最终形成颗粒物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图 1-2 所示为 Dec等提出的传统柴油喷入缸内的燃烧模型,并且给出了 soot 最初形成的区域[20]。如图所示,当燃油从喷油器嘴端喷出时,燃油喷雾与周围的空气混合,在离喷油嘴端一定距离时,喷雾油束内部形成了较浓的预混合气反应区域。碳烟最初的先驱体就在此较浓的预混合区域内形成,例如乙烯、乙炔、PAH 等。碳烟先驱体继续移动到喷雾前端高温缺氧区域,这些活性先导分子不断脱氢形成原子级的碳粒子,逐渐聚合成直径 2nm 左右的碳烟晶核(碳核);碳核随后通过表面吸附气相烃和碰撞凝结而聚合成更大的碳粒,进而形成直径 10-50nm 的碳烟基元。如图 1-3 所示,在燃烧后期,碳烟基元经过聚集作用积聚成直径在 1mu;m 以下的球团状或链状的多孔性聚合物,并且在其表面吸附了可溶性有机物(SOF),以及硫酸盐(SO4-2)或硝酸盐(NO3-2),从而形成了颗粒物排放[22]。详细的颗粒物形成过程见图 1-4。
第二章 压燃式发动机颗粒物排放及其挥发性研究
2.1 概述
发动机所排放的颗粒物由碳烟团聚物及其表面或间隙中所吸附的挥发性物质组成。挥发性物质一般包括有机碳氢和含硫无机成分等,挥发性的有机碳氢成分又包含了上百种剧毒及致癌的复杂有机化合物,如 PAHs 等,因此,发动机颗粒物排放的挥发性是评价颗粒物危害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由于不同粒径范围内排气颗粒的形成机理不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