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靖县古湖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docVIP

福建省南靖县古湖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省南靖县古湖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测试卷 亲爱的同学们:为了检验我们半个学期来的学习效果,让我们握笔凝思,盘点近期的收获,与老师一起来评判自己的得失,共同分享彼此的快乐! 题号 一 二 三 总 分 (一) (二) (三) 得分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 1、抄写下面诗句,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清楚。(3分) 问 渠 那 得 清 如 许, 为 有 源 头 活 水 来。 2、给下面选文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diàn( )下来了,沉浸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 )的笑容,就要绽( )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 )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节选自宗璞《紫藤萝瀑布》) 3.不少优秀的流行歌曲都很注意修辞方法的运用,请你写出下列歌词中所用的修辞方法。(4分) (1)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 ) (2)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周杰伦《东风破》) ( ) (3)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 ) (4)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郑伊健《虫儿飞》)( ) 4、根据情境,用恰当的语言表述:(3分) 有人把生活垃圾倒入河里,河水被严重污染。为此,某中学决定组织一次社会调查,呼吁大家保护环境。 假如你是这所中学的学生,准备采访一位正在河边晨练的老人,向他了解对这一污染现象的看法,你会怎么说?请写出来(4分) 5、文字迷宫。仿照例句,再写出两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4分)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句:语文是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 语文是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 6、挑选你所积累的描写的“春”的古诗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7、按课文内容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微微露出点粉色。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海岛上生意盎然的诗句是: , 。 (3)《次北固山下》中蕴涵新事物总是在旧事物中孕育产生这一 哲理的句子 , 。 (4)夕阳西下, 。 (5) ,随风直到夜郎西。 (6)何当共剪西窗烛, 。 (7) ,潭影空人心。 8、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繁星》《春水》是(作者) ,在印度诗人 《飞鸟》的影响下写成的,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 的歌颂;二是对 的崇拜和赞颂; 三是对 的思考和感悟。(每空1分,共5分) 二、阅读理解及分析(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⑵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⑶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⑷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⑸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⑹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⑺子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