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中世纪建筑美学
第三章:中世纪建筑美学
第一节 拜占庭建筑美学
公元330年,罗马帝国迁都到东部的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正式分裂为东西罗马。东罗马又称拜占廷 (Byzatine) 帝国。
拜占廷建筑史分为3期。前期(4-6世纪)为兴盛期,主要是按罗马城的样子来建设的君士坦丁堡。建筑类型有宫殿、教堂、城门,以6世纪查士丁尼时期建成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为代表。中期(7-12世纪)由于外敌相继入侵,国土缩小。.建筑减少,规模也大不如前。但建成了很多中小规模的教堂,设计手法成熟. 希腊十字型制形成。后期(13-15世纪)十字军的数次东征,使拜年占庭帝国大受损失。拜占庭的版图也局限于君士坦丁堡周边地区·建筑活动基本中止。
从文化背景看,一方面,拜占廷是从古罗马分裂而来,它传承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另一方面,它大部分版图位于亚洲、非洲,不可避免地要从东方文明中汲取营养。从政治制度看,拜占廷帝国是政教合一的政体, 这使得它的纪念性建筑既要表现王权的威严,又要传达宗教的神秘感和程式化。拜占庭建筑一般外部少有装饰,敦厚朴实,以适应基督教的禁欲精神。内部,则装饰华丽。装饰主要有玻璃镶嵌画、粉画和雕刻。可以说,拜占廷文化是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与东方文化,宗教神权与世俗生活汇聚后的产生的一种新质文化。
一 圣·索非亚大教堂的美学意义
建于532-537年的圣·索非亚(S·Sophia)大教堂,是查士丁尼时期东正教的中心教堂。索非亚语源于希腊文,意译“圣智”。建筑师也为有希腊血统的数学家安泰苗斯、伊索道罗斯。这座拜占庭宫廷教堂,帝国极盛时的纪念碑,已具有成熟的“穹顶-帆拱-鼓座”结构体系,逐渐减低水平推力。中央直径32.6米的大穹隆,离地面达54.8米,穹隆通过帆拱支承在四个大柱敦上。外观宏大、敦厚朴实。
23
(图3-1)教堂的内部空间曲折、丰富多变,有动态感。坚持“空间是建筑的主角”的塞维,从中看到了空间的扩展,他说:
我们所说的扩展是什么意思呢?看一看圣索非亚教堂的平面吧,你就会注意到拜占廷特有的带筒形拱顶的巨型半圆凹室(Exhedra)的外形。墙面好像从主要区域的固定点出发,远离建筑物中心而向外逸去,好像以一种有弹性的离心运动向外抛去,使室内空间显得开敞、疏朗和扩展开来。[1]
事实上,圣·索非亚大教堂的美学意义在于,它不仅于形式、结构和空间,都注入了新的因素,这些因素又并非孤立存在。他是希腊罗马文明与东方文明精神上交融的产物。如威廉·莫里斯所说,它将希腊罗马“形成建筑艺术的一切过去的式样的特点都保留下来了,同时还有新获得的特点。罗马莨苕叶的巨大波浪形曲线并没有被忘记,但是其中注入了生命、生气、变化和优美。希腊装饰的一边的清晰、准确而合理的线条没有被忘记,另一边的错落有致的花环似的自然主义的线条也没被人忘记,但是,前一种线条取得了它以前所没有的爽快而活泼的丰富性、自由和大自然的意趣。”[2] (图3-1)索非亚大教堂“已经创造了一种充满生气和希望之光的艺术。” [2]威廉·莫里斯认为,在索非亚大教堂出现前的“二百多年间毫没有什么美丽的或惊人的建筑产生,但是,圣·索非亚教堂一出现以后,美丽的建筑物就开始在地球上遍地开花。”他甚至视6世纪的建筑艺术为真正文艺复兴的征候。[2]当然,复兴的不是古典形式而是艺术的活力。
?
???
图3-1 圣·索非亚大教堂
二 破坏偶像运动及意义
公元726年,拜占庭皇帝利奥三世诏令全国 取缔一切偶像崇拜,下令销毁包括基督、圣母、众使徒在内的所有画像,引起基督教内外的强烈不满。希腊、席拉蒂斯群岛、拉文那、威尼斯的民众起而反叛,这些举动得到君斯坦丁堡大主教的支持。公元741年,君斯坦丁五世继位后,变本加厉的实行其父的政策,召开了东方主教会议声讨偶像崇拜者,下令对坚持偶像崇拜者予以酷刑。公元767年,君斯坦丁五世敕令处死君斯坦丁堡大主教,封闭所有尚在供奉偶像的教堂和修道院。直到公元842年,这场破坏偶像运动才被完全制止。
破坏偶像运动引发了一场争论。圣像崇拜者坚持认为,形象与原型是由区别的,形象不代表原型的本质,只代表他的名字。而圣像破坏者认为,形像和原型应当一体化,原型是神的本源不可能借助于神人同形的形象加以描述。公元754年君斯坦丁堡宗教会议决定:具有光荣的人性的基督,虽然不是无形体的,却崇高到超于感官性自然的一切局限和缺点之上,所以他是太崇高了。决不能通过人类的艺术,比照任何别的人体,以一种尘世的材料绘成图像。
这场论争,首先反映的是基督教文化企图排斥希腊市俗文化的要求。如阎国忠所分析: 破坏偶像运动的兴起与终止看起来是出自少数当权者的决策,其实是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的。它的兴起是基于基督教将自身与其它异教信仰区分开来的要求;强调上帝是超感性的、无限的和无所不在的,强调人同上帝间的交往是一种纯
文档评论(0)